玩具等4000深企将面临加工贸易新政危机

中华工商时报  2007-08-15 9:03:24   
  即将于8月23日正式实施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新政,将给快速发展的深圳经济降温。据悉,40%的加工贸易企业近4000家相关企业将面临蜕变和挑战。一位业内专家估计,深圳许多中型企业将面临淘汰。  深企无奈遭“当头一棒”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所副主任袁易明教授认为,从短期看,由于加工贸易在深圳全市经济发展中占较大比重,将会影响到深圳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这无疑是给4000家深圳的企业“当头一棒”。
  深圳市加工贸易企业约占全市出口企业的70%。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出口总额743.94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市贸工局加贸处处长周文汉分析认为,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作重大调整对深圳市加贸企业肯定将带来一定影响,且影响涉及面将比较大。受影响的加工贸易企业接近4000家,在深圳市加工贸易企业中约占40%。同时,深圳市出口也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按照新政策,包括深圳在内的东部10省市,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A类和B类企业按进口料件应征税款的50%、C类企业按100%缴纳银行台账保证金。此外,2007年7月23日前未获得外贸经营权的东部地区企业,海关、贸工等部门不予受理其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申请。

  “初步估算,深圳涉及企业台账保证金10多亿元。”专家分析,实行银行保证金“实转”后,加工贸易企业将承受大量台账保证金压力,运营成本大幅提升,竞争力将削弱,整个产业链面临挑战。一些不适合新政策的企业,将会搬迁或倒闭。
  服装家具玩具行业影响最大
  业内人士预测,深圳千余家玩具加工企业将首当其冲,最乐观的估计是,“受影响的玩具企业至少在50%以上”,成本将增加五成以上。

  目前,深圳有玩具加工企业1000余家,小企业一般是分包大企业的业务,二者相依共存。中型企业则完全依靠自身的接单能力,有则生产,无则停产,所以新政策对中型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最大。

  从目录中可看出,在新限制的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中,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全球玩具制造量的80%在中国生产,中国玩具产量的80%集中在珠三角,而珠三角50%又集中在深圳,塑胶和纺织纱线、布匹正是玩具的主要原料。

  一大型玩具厂高级管理人员针对新政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称该新政策将给全市玩具企业至少增加3项成本支出。第一项,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意味着企业除要为购买原料支付一笔资金之外,还要拿出相同额度的钱存入银行,“等于原料成本增加一倍”;第二项,占总成本约20%左右的劳力成本仍在不断上涨,加之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企业资金又被占去一部分;第三项,进料生产肯定有损耗,损耗率5%至30%不等,一定超过了海关制订的限额。所以,即便有出口核销,但损耗掉的那部分无论如何也补不回来。

  据初步估算,企业成本投入至少增加五成以上。换言之,订单越多,可能亏损越大。新政策的出台,旨在减少加工贸易份额,玩具企业的日子可能越来越难过。

  升级转型是企业可行之道

  深圳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鉴于新政策对深圳加工贸易的影响较大,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为企业提供指导,帮助企业尽快适应新政策,引导不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转型或外迁。

  他建议,企业要积极探索,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同时,从劳动密集型转型到其他行业,或将工厂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以及从加工贸易转向内销,都是可行之道。

  深圳海关的专家指出,深圳加工贸易联网企业将拥有一年缓冲期,此间可重新调整自身结构,或根据新的规定设定新方案。非联网企业也可根据合同、订单数量,合理评估,调整生产结构,充分运用过渡时间适应新政策。

 深圳加贸结构迎来转型期。对此,有专家为正“犯难”的企业指出了三条路径:一是扩大规模,通过强大的规模效益压缩运作成本,积极调整原料组织方式,完善管理;二是在大区域间重新布局,实现泛珠三角领域内的联动性发展。比如将受限制商品的加工基地转向西部,而将增值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商品留在深圳,通过新的区域空间寻找企业的利润空间;三是积极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在最短时间内促进升级转型。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