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生死2007
1987年新佳模具厂开始在宝安创办,是一家典型的“三来一补”企业。“三来一补”是4种利用外资形式的总称: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一直以来,国家对于“三来一补”企业有“出口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成就了此类企业的风光历史。
直到2006年7月1日,深圳突然大幅度提高了外来工的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外分别从原来的680元和580元提高到810元和700元,这对新佳这样靠“低成本”战略取胜的加工贸易企业造成了很大冲击。然而,更大的冲击在随后的一段日子,将会陆续降临。
“中国正考虑多管齐下降低贸易顺差,而削减出口退税是途径之一。”面对中国屡攀新高却不断遭来质疑的外贸顺差,在芬兰出席2006年中欧工商峰会的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话音未落,2006年9月14日,国家财政部等5个中央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
11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2006年第82号公告,就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公布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新目录主要涉及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冶炼类产品,和使用大量内地资源的产品。
2007年4月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联合颁布了2007年第17号公告,发布2007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新增了184个10位海关税号商品,并整合为一个目录。商务部发言人说,中国对加工贸易商品加以限制的禁止目录开始动态调整,每年年初公布一次,这意味着加工贸易政策开始进入快速调整周期。
一边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边是削减出口退税,一边是增加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每一项都如同一把尖刀直刺新佳这样“三来一补”企业的要害。
以加工贸易最盛的深圳为例,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无望开始选择自动关闭,或者外迁。而这一现象在加工贸易企业集聚最多的宝安区,显得尤为明显。随着服务贸易成为经济结构升级中新的动力,中国长久以来对加工贸易的简单推崇已经成为往事。一段作为改革开放标志的先驱们所书写的历史,经过高潮,开始快速走低。
谁动了加工贸易的奶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这句古话来形容加工贸易企业的状态再合适不过。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头,由于中国资源和劳动力价值的相对竞争优势,外资企业争相在华投资,加工产品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其产生的。2006年加工贸易占全国外贸比重47.2%;同时,加工贸易顺差高达1888.8亿美元,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中国制造的声音早已响彻全球,也正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产品在国外热销,贸易摩擦事件不断,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WTO公布的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因此,加工技术水平较低、生产工艺水平落后、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加工贸易,很不幸地成为了禁止目录针对的目标。
按照中国现有政策,加工贸易产品在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时,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最终产品出口也不享受出口退税。但是如果被列入“禁止类”,就必须按照一般贸易规则进出口,这将极大增加企业成本。
而“限制类”的商品则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在进口料件时,由海关收取和应征关税、进口环节税等值的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加工出口并办理核销后,再将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
以家具行业为例,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不能享受加工贸易政策,就是说家具企业在进口的时候要缴纳17%的进口税,出口退税现在降到了11%,这样一进一出的6个百分点,就是政策调整前后企业增加的成本。”
据了解,这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思路与出口退税调整一脉相承,都把调控重点放在“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产业。如纺织服装、制鞋、箱包、家具、塑料等行业,之后也有可能被进一步列入“禁止类”目录。
要么转型,要么倒闭
细心人都能发现一个细节,此次退税新规“有奖有罚”。在降低甚至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同时,居然调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
首先,将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将陶瓷、部分成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和11%;将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8%和11%;将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将非机械驱动车(手推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到13%。
与此同时,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则由13%提高到17%;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也由5%或11%提高到13%。
在众多企业和部分地方政府表示出异议之后,财政部等五部委纷纷表示,这次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调整属结构性调整,是国务院今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一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东南沿海很多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由于规模小,涉外能力弱,已经利润微薄,可以说是挣扎在产业链条的末端,此次加工贸易政策的出台,将是雪上加霜。一个政策的调整极有可能决定了一类企业的生死存亡。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调整的不断深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吴小萍离开工厂、另谋生路,还会有更多的新佳迁厂、转型或者关门。面对人民币升值、出品退税、欧盟环保令、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活跃在东南沿海一带、曾风光无限、为国家贡献着GDP、各行各行的“加工贸易”的小蚂蚁们,都在使出不同的解数应对。比如,将工厂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或者有一些优惠的城市;或者是转型加工那些高端同时利润比较丰厚的产品。当然,不少的企业不得不选择关门,老板将资金和生意另转他处。
直到2006年7月1日,深圳突然大幅度提高了外来工的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外分别从原来的680元和580元提高到810元和700元,这对新佳这样靠“低成本”战略取胜的加工贸易企业造成了很大冲击。然而,更大的冲击在随后的一段日子,将会陆续降临。
“中国正考虑多管齐下降低贸易顺差,而削减出口退税是途径之一。”面对中国屡攀新高却不断遭来质疑的外贸顺差,在芬兰出席2006年中欧工商峰会的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话音未落,2006年9月14日,国家财政部等5个中央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
11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2006年第82号公告,就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公布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新目录主要涉及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冶炼类产品,和使用大量内地资源的产品。
2007年4月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联合颁布了2007年第17号公告,发布2007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新增了184个10位海关税号商品,并整合为一个目录。商务部发言人说,中国对加工贸易商品加以限制的禁止目录开始动态调整,每年年初公布一次,这意味着加工贸易政策开始进入快速调整周期。
一边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边是削减出口退税,一边是增加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每一项都如同一把尖刀直刺新佳这样“三来一补”企业的要害。
以加工贸易最盛的深圳为例,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无望开始选择自动关闭,或者外迁。而这一现象在加工贸易企业集聚最多的宝安区,显得尤为明显。随着服务贸易成为经济结构升级中新的动力,中国长久以来对加工贸易的简单推崇已经成为往事。一段作为改革开放标志的先驱们所书写的历史,经过高潮,开始快速走低。
谁动了加工贸易的奶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这句古话来形容加工贸易企业的状态再合适不过。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头,由于中国资源和劳动力价值的相对竞争优势,外资企业争相在华投资,加工产品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其产生的。2006年加工贸易占全国外贸比重47.2%;同时,加工贸易顺差高达1888.8亿美元,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中国制造的声音早已响彻全球,也正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产品在国外热销,贸易摩擦事件不断,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WTO公布的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因此,加工技术水平较低、生产工艺水平落后、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加工贸易,很不幸地成为了禁止目录针对的目标。
按照中国现有政策,加工贸易产品在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时,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最终产品出口也不享受出口退税。但是如果被列入“禁止类”,就必须按照一般贸易规则进出口,这将极大增加企业成本。
而“限制类”的商品则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在进口料件时,由海关收取和应征关税、进口环节税等值的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加工出口并办理核销后,再将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
以家具行业为例,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不能享受加工贸易政策,就是说家具企业在进口的时候要缴纳17%的进口税,出口退税现在降到了11%,这样一进一出的6个百分点,就是政策调整前后企业增加的成本。”
据了解,这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思路与出口退税调整一脉相承,都把调控重点放在“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产业。如纺织服装、制鞋、箱包、家具、塑料等行业,之后也有可能被进一步列入“禁止类”目录。
要么转型,要么倒闭
细心人都能发现一个细节,此次退税新规“有奖有罚”。在降低甚至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同时,居然调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
首先,将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将陶瓷、部分成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和11%;将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8%和11%;将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将非机械驱动车(手推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到13%。
与此同时,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则由13%提高到17%;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也由5%或11%提高到13%。
在众多企业和部分地方政府表示出异议之后,财政部等五部委纷纷表示,这次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调整属结构性调整,是国务院今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一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东南沿海很多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由于规模小,涉外能力弱,已经利润微薄,可以说是挣扎在产业链条的末端,此次加工贸易政策的出台,将是雪上加霜。一个政策的调整极有可能决定了一类企业的生死存亡。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调整的不断深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吴小萍离开工厂、另谋生路,还会有更多的新佳迁厂、转型或者关门。面对人民币升值、出品退税、欧盟环保令、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活跃在东南沿海一带、曾风光无限、为国家贡献着GDP、各行各行的“加工贸易”的小蚂蚁们,都在使出不同的解数应对。比如,将工厂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或者有一些优惠的城市;或者是转型加工那些高端同时利润比较丰厚的产品。当然,不少的企业不得不选择关门,老板将资金和生意另转他处。
· 我四家会员企业通过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 | |||
· 废瓷100%再利用 ,景德镇国内首创废瓷回收新工 | |||
· 告别营业税,拥抱增值税新时代 | |||
--------------------------------------------------- | |||
· 美国税改后,世界会怎样? | |||
· 港口反垄断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 | |||
· 出货注意!法美俄等多国海关有新规定, | |||
--------------------------------------------------- | |||
· “一带一路”专利保护的新思考 | |||
· 阿根廷发布对华陶瓷卫生洁具反倾销初裁 | |||
· 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案期中复审公告 | |||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即时资讯 |
本月排行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