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快一周内启动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调查

国际金融报 2012-10-26 17:12:51   
“欧盟尚未启动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补贴调查,但是,相关请求已经递交,1-2周内将被提起。”10月24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一位欧盟官员处获得这一信息。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布鲁塞尔合伙人律师Renato Antonini昨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这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消息”。  

    2012年9月6日,欧盟启动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但并未就中国输欧光伏产业提出反补贴调查。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出口的光伏产品(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设定了18.32%-249.96%的反倾销税率和14.78%-15.97%的最终反补贴税率。 

    就在中国光伏产业深陷“双反”漩涡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透露,除了新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园区政策,还有新能源城市、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金太阳工程、光电建筑等方面的新政策正在启动,政府新的光伏项目或投700亿元。 

    “双反”在所难免 

    在此次接受调查的光伏企业中,并没有Renato Antonini的客户。他可以从更独立、第三方的角度讨论这次调查。Renato Antonini告诉记者:“目前,欧盟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抽查样本。” 

    根据欧盟相关法律程序,反倾销调查的周期是15个月,在发起反倾销调查后才会启动反补贴调查。一般的,6个月后,欧盟会对调查有一个基本认定,9个月后可以采取临时性的惩罚措施。当然,不排除在调查后发现不存在倾销和补贴的行为。 

    对于深陷“双反”困境的中国光伏企业,Renato Antonini认为:“积极的出口政策、劳动力成本偏低是中国企业遭遇调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出口增速过快必然会引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另一方面,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导致欧盟企业竞争力下降。” 

    “更重要的是,欧盟尚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国有企业无法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在定价体制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遭遇‘双反’在所难免。”不过,在Renato Antonini看来,“这一情况有望在2016年得到缓解,届时,欧盟一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欧盟企业和行业数据,有助于企业自身风险管控。” 

    当然,欧盟进行“双反”调查并非针对中国企业,或光伏行业,也没有出现“越来越多”的趋势。Renato Antonini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08年,欧盟发起的反倾销案件20起,其中6起涉及中国企业;2009年,在21起反倾销案件中,有7起针对中国企业;2010年,18起案件中,有10起案件涉及中国企业;2011年,21起案件中,有8起针对中国企业;2012年前8个月,欧盟已经发起了13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中国企业的案件只有4起。 

    “很显然,欧盟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案件正在逐步减少。”Renato Antonini指出,“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欧盟先后对日本、韩国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现在轮到中国企业,以后,可能更多地会针对非洲企业。” 

    税率有所下调 

    “从司法程序上看,欧盟与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一些重要细节上有着明显差别。”Renato Antonini在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法院代理客户,并多次参与欧盟发起的“双反”调查。他分析称,“最终的税率可能参照美国,但是,欧盟在计算损害幅度上与美国完全不同。” 

    美国征税基准为倾销幅度,若有损害,则征税倾销幅度;若无损害,则不征税。欧盟征税基准为损害幅度,比如,倾销幅度30%,但只有其中15%造成损害,那么征税额度即为15%。按照以往惯例,欧盟不会对反倾销产品征收追溯性关税,美国则往前追溯性征收3个月。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裁定的反倾销税率和反补贴税率要高于欧盟。”Renato Antonini进一步指出,“欧盟是由多个国家组成,这不同于美国,因此,欧盟在做出调查的过程中顾虑更多,不仅要考虑其光伏产业不同的产业链是否会受到影响,更要考虑各成员国的具体情况。同时,欧盟各主权国对贸易调查的裁决具有否决权,这对中国企业来讲也是有利的。” 

    尽管在反倾销问题上欧盟成员国可能存在分歧,但是,在反补贴问题上,各成员国出奇一致。Renato Antonini告诉记者,欧盟成员国对于政府补贴表现得十分敏感。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近358亿美元,其中,60%以上是输送至欧洲市场,涉及出口额超200亿美元。欧盟“双反”一旦成立,不仅中国光伏企业将失去超200亿美元的出口额,还会造成超过3500亿元的产值损失。 

    政府出台急救政策 

    一边是反补贴调查,一边是政府频出扶持政策,中国光伏企业的处境只能用“尴尬”形容。对此,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确实给欧美‘双反’调查提供了‘口实’,但是,我们不能着眼于短期利益,而是要看产业长远发展。” 

    最近一段时期,国务院先后多次表示,要解决中国的光伏产业危机。中电联、国家电网、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及财政部都接到了批示,正在启动相关项目,新的政府投资或达700亿元。 

    在陈及看来:“当前环境下,如果政府不采取‘急救’措施,中国光伏产业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因此,对于这样一个新兴产业,无论是从产业发展、抢占新能源市场,还是调整中国经济结构都至关重要。” 

    根据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报告称,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有鉴于此,国家频繁出台扶持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将重点确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 

    “但是,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的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不是换一个市场就能解决,更不是补足资金可以解决的。政府和企业还是应该在危机过后,长远地看待行业发展。”陈及分析称。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