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赛:不仅是企业品牌传播更是陶瓷行业发展

陶瓷信息 2011-07-13 10:11:01   
      当室内设计行业在国内风生水起开始发挥其“设计创造价值”的能量时,为设计师们铺陈的各种活动、赛事也应运而生。设计师们通过这样的渠道获得认可、财富和名誉;而活动和赛事的主办方则从中获取设计师资源,推广自己的品牌,从而获取更高的商业价值与利润。

    2002年,阿莱(化名)第一次参加设计师比赛获得二等奖,在随后的日子里阿莱几乎每年都会参与比赛。从2004年开始,家居行业中各种或企业冠名、或企业自办的设计师大赛层出不穷,阿莱与一批和他一样在各种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设计师成为了家居行业、陶瓷行业的宠儿,而凭借这样的一些平台,阿莱们被更多的宣传、推广,成为设计师行业里的知名人士,进而成为了终端的“大家”。他们的作品也从一般的家装设计到豪宅别墅再到酒店、商场等大型工装项目。而赞助的企业也逐步成为了设计师们良好的合作伙伴,双方在设计师大赛这个平台上各取所需,相互促进。

    经济发展催生设计竞赛

    从阿莱的参赛经历中不难看出,2000年之前,室内设计师比赛可谓少之又少,这不仅仅与室内设计行业本身的发展进程有关,也与设计师行业息息相关的家居产业发展关系甚深。以陶瓷为例,十年前的陶瓷行业产品的种类较少,顾客的需求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产品买卖上,也不需要设计师过多的参与。而企业的产品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就陶瓷行业来说,生产线就是印钞机,生产出来就能卖,渠道的开拓与建设不是必要的。而当时国内的设计师群体也刚起步,不少如今的大师级人物当时还处于积累阶段,设计师大赛从各方面来说都不具备坚实的基础。

    2002年之后,随着竞争的加剧,陶瓷行业产品营销的概念被渐渐重视起来,产品的配饰与配套在此时才真正出现,企业对品牌进行整体产品的设计理念随之诞生。终端消费者消费理念与能力的提升促使着陶瓷行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此时的陶瓷已经逐步脱离靠产量获取利润的阶段,越来越多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问世。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了大批的商业项目、工程项目上马,无论是高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是他们对产品的需求以及消费市场格局的变化,都要求着设计群体的成熟。

    与此同时,设计院校趁势大量成立,室内设计师群体急剧扩大,不论是行业还是市场都需要进一步分别该群体的优劣,由此,各类室内设计大赛应运而生。当时主要是协会主办,陶瓷企业以品牌赞助的形式出现。

    以往的设计师大赛一般是装饰协会或陶瓷协会主办、企业赞助,企业扮演的角色实质就是用赞助费换取在设计师群体中间的曝光率,让这类可能的合作伙伴更熟悉自己的品牌与产品。近年来,随着行业设计师大赛的不断发展,当前行业内的设计师大赛已经成为了多形式的局面,有以企业冠名协会的方式,也有企业自主举办的方式;在大赛的设计需求上,也由以往简单的产品搭配演变成了现在的产品再设计运用,此外还包括对产品的开发以及更高水平的空间运用。

    当前,行业内的设计师大赛的组织方已经发展成了协会、企业、传媒、家装联盟等多种形式。

    2010年,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连续三年(2010年—2012年)独家冠名赞助了“新中源杯”亚洲室内设计竞赛。从2010年3月开始,已在北京、上海、南昌、长沙、成都、福州、连云港、南宁、温州、顺德、台州和株洲等十多个城市开展了推广活动。问及企业为何热衷举办这类设计师大赛时,新中源陶瓷市场总监邓耀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答道,“我们不是为了赛事而赛事,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打通设计师渠道,跟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有合作的机会,与协会、设计师进行联动,为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设计师们通过参加这个权威的学术性大赛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同时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正是‘新中源杯’亚洲室内设计竞赛中国区选拔赛‘帮助中国优秀室内设计师走出亚洲’的宗旨所在。”

    阿莱也参加了这一年的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这个平台他被更多的同行、企业所熟知,名气更大。被光环所笼罩的他也坦承有不少压力,“当然所带来的压力也是有的,必须加倍认真、热情的对待每一个项目和作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阿莱这样说道。

    除此之外,这段期间大赛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当前的设计师大赛除了以往的品牌推广外,还有为了推动行业设计水平发展的公益性的大赛,公益性的设计大赛会得到许多行业内水准极高的设计大师指导点评,很多设计师平时都忙于自己的设计,得不到学习交流的机会,正是这种设计大赛让他们获得了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2010“新中源杯”亚洲室内设计竞赛中国区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金奖得主郑杨辉在作主题演讲时激动地表示,“这一赛事让我找到更大的施展平台,‘新中源杯’的造星功能,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和奋斗目标,相信广大设计师朋友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个人品牌的提升”。

    不为销售为推广

    为什么要走设计师渠道?一线市场通过标杆市场和设计师大赛推动品牌;二线市场通过团购(总部和各基地)扩大品牌的影响;三线市场结合现有的产区布局和建材下乡政策作进一步推动。这是新中源品牌推广的三大战略规划,也是不少定位高端的品牌对设计师比赛功用的解读。

    新中源陶瓷市场总监邓耀邦曾明确表示,新中源陶瓷经过27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规模,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新产品陆续推出,像2009年的法帝玛、2010年的V6微晶石和2011年臻玉等一系列高端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必须借助设计师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好产品,推荐给更多的消费者。

    金意陶举行设计师大赛的目的之中,品牌推广是首当其冲的。该赛事并没有局限在本品牌旗下终端店面设计师的范围内,只要从事家装设计工作,与金意陶有着相同理念的设计师都可以报名参赛,因此该赛事自启动以来就汇集了众多国内高水准设计师参加。2006~2007年金意陶公司聘请了知名设计师为评审举办了在全国一直延续了28站的设计师论坛

    为了在大赛中发现新的、更具个性化的创意,2010年金意陶设计师大赛作为一种虚拟性的设计大赛,品牌推广的目的性更强了。此次大赛,组委会要求设计师的设计不一定是顾客家装实际所能够运用到的风格,公司希望设计师们提供更具创新性的设计作品出来,为公司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素材。

    通过举行设计师大赛,金意陶公司可以在大量的优秀作品中选出合适的设计产品对其进行加工,变成金意陶旗下能够大范围推广的理念与风格。所以更多的行业的设计师大赛是在做企业品牌推广、宣传等面上的工作,与产品的销售没有太大的关联。金意陶设计师大赛在2010年成功举办之后,由于2011年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非诚勿扰III”上,因此对下一届的设计师大赛还处在酝酿阶段。

    做出差异化、效果明显、以战略高度来推广设计师大赛而不是简单作为产品促销的手段来运营是目前很多企业对设计师大赛的规划和定位。

    首先,在赛事定位上,以金意陶为例,其赛事与其他赛事不尽相同。在金意陶设计师大赛中,著名设计师程飞杰对很多分站赛事的参赛选手都做了系统的培训,很多设计师在此培训中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设计师只有在赛事中获得了提升才会认可这项赛事,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参赛设计师接受赛事。

    其次,中国的设计师数量庞大、层次分明,在参赛设计师的组织上企业都会带有选择性。这项赛事只有聚集全国各地中上级别的设计师与评委才能提升赛事的档次,才能具备高素质大赛的基础,才能在业界做出显著的效果;如果只是中低端设计师与评委的聚会赛事则注定是平庸的赛事,同时若大赛中低高三种设计师、评委都收入其中,则注定了该赛事只是一项业界的大杂烩,思想无法完全释放出来。

    参赛者及评委本身就是赛事的品牌,有了高水平的参赛者及评委大赛就有了凝聚力,这些人的层次决定了赛事的层次。

    再次,到今日获得认可和成功的设计师大赛都是自推出起,公司就将其放在了战略的高度来考量。因为设计师效应的延迟性,这类比赛在前期会投入较大且品牌推广的效果不那么明显,但只要坚持了就会有成绩。

    避免“华而不实”

    在坚持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做到推动赛事和提升对设计师的影响力?新中源陶瓷市场总监邓耀邦提出了8大策略:第一,权威策略:要有权威的主办方或是评审团,这样评选出来的结果才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且含金量高;第二,持续性策略:正如上文所说,举办设计师大赛一定要坚持,因为设计师群体的庞大和直接效应产生较慢,如果只是一次比赛就想要获得很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第三,共生策略:陶瓷企业的设计比赛往往都是与经销商一起共同执行,说到底,设计师比赛更多是为经销商服务,为经销商扩大渠道;第四,产品策略:通过大赛各站点的推广,把最新的高端产品让广大设计师认知,令其了解企业和品牌的文化与品质,更为直接地在设计师群体中进行推广;第五,终端策略:通过连续的大赛,让全国代理商有时间、有准备地做好展厅建设、设计师渠道拓展、自身导购营销队伍的提升等工作,并把这些工作作为各代理商的工作重点来抓,以保证整个推广能有效地帮助代理商实现既定目标;第六,名师策略: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进行演讲,提高著名设计师对品牌的关注度;第七,传播策略:编辑出版各类竞赛刊物,宣传推广各站点大师精彩发言及优秀设计师作品,也发布品牌最新产品及应用特色;第八,造星策略:力推部分优秀设计师成为业内明星设计师,树立标杆,以吸引更多设计师在今后参与比赛。

    目前行业内的设计师大赛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运用大赛,二是设计大赛。

    运用大赛注重的是产品的运用、配套、组合等;设计大赛更多的是设计产品与设计终端。严格来说设计师大赛与消费者的接触并不密切,其关注的是设计师,让设计师了解品牌、提供创意,为品牌未来的推广打下基础;改善产品与配套,通过运用大赛的优秀成果,使设计运用到终端店面上来,从而使消费者接受并成为他们家装的选择风格。所以设计师大赛是一种虚拟的创意,对终端消费者来说不一定非此不可,终端的设计师一定是有客户需求才去设计,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中国的家装市场是异常巨大的。设计师在大赛中推广的也是整体家装的设计思路,在大赛中优秀的作品,公司作为赛事组织方会对其进行整合,在设计师群体里公司给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参考的范本,大赛的成果公司将公开向媒体进行宣传,每一个设计师对优秀作品都可以进行借鉴。”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念超表示,在由企业组织的设计师大赛结束后,组织企业自己的设计师对赛事优秀作品进行演绎,结合公司产品结构、终端需求进行整合,作为公司以后运用的范本之一,所以其实际运用效果可以得到检验。

    在金意陶2010年的设计师大赛中,作为赛事组织方,金意陶公司对设计师的要求是,参赛时第一次提供参选的一定要是设计师做过的案例,要求有实景照片和设计图纸,这样就使大赛不会脱离实际,更多地反映的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推广的价值是比较大的。

    对于赛事的权威,邓耀邦表示,坚决保证学术的高度。首先大赛选择一个制高点,与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国内学术性最高的设计师协会)合作,这是室内设计大赛第一次上升到亚洲级别,帮助中国设计师走向亚洲,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保证学术的权威性,整个赛事是非常公平公正,整个赛事的要求、流程、评委全部有协会安排,新中源不参与中间评审的过程,只是冠名,只是见证和传播,推广让更多人知道。

    行业的大赛比较多是当前的一个现状,这也与各公司所处的阶段各不相同有关。有些设计师大赛是企业的短期性行为,可能效果不明显,对渠道也是一种损伤,对品牌推广也没多大效果。

    设计师大赛得到诸多设计师的青睐对行业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它能够促使行业、渠道进步,提高设计师水平,但近年来行业设计师大赛举办的现状是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部分企业只是想通过大赛促进产品的销售,那注定是要失败的。所以,只有让设计师大赛感受到大赛是具有高水平、组织能力才能使设计师和整个行业看到该品牌的号召力,这样才能激发其对该品牌产品的青睐。

    做大赛应该做多赢的模式,包括当前协会组织的设计师大赛也缺乏行业的高度,可能造就的是某一方成为赢家。高水平的大赛应该是设计师、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等多方受益并期待的。

    质疑:是否暗箱操作?

    设计师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形式各异的赛事出现,该模式的优势也得到了行业内的普遍认可,但其问题与弊端依然突出。

    在设计理念上,设计师大赛中众设计师们存在很大的差异。广东、华东等地与北方的设计理念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地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设计师大赛在评审标准上很难做到全面兼顾。“所以2010年金意陶设计师大赛根据全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按照不同的评判标准,采取了分站赛事的形式,再汇集分站赛事的胜出者到总部进行全国总决赛,这种形式在总决赛中虽然也会存在各地设计师风格上的差异性,但比从预赛开始就采取全国逐步淘汰的形式要科学许多。”张念超表示。

    其次,行业设计师大赛,涉及面还是不够宽泛,大赛的广度达不到实际要求,毕竟企业的资源及精力有限,所以这种大赛不可能触及全国每一个有瓷砖消费的角落。“哪怕是金意陶在全国掀起28场设计师论坛,汇集了国内诸多顶级设计师,这种模式与做法在行业内是屈指可数的,但仍无法覆盖国内的全部终端市场。”张念超表示,依靠某企业的力量将行业设计水平提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需要行业协会、整个行业的企业、各终端设计师组织的力量来共同完成。

    而对于大赛的推广的难度,邓耀邦也表示,“新的赛事知名度不够,每个站点要很扎实的进行推广,线下要提前进行实地考察,协助经销商的团队的建设,重点的访谈,搜集意见、邀请名师,过程是很系统的工作,我们只能说每一站都很认真的去做准备,都有我们专人专责,要做好很多准备工作”。邓耀邦认为,要重视,从上到下都要重视,从企业到经销商重视这个渠道,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过程、细节,坚持后续的服务,认真既是一种态度,坚持也是一种态度。

    最为主要的,不少人对于由企业主办的设计师比赛究竟是不是有暗箱操作的成分成为行业当中最大的质疑。

    对此,举办比赛的企业都在“叫冤”。

    新中源陶瓷市场总监邓耀邦明确指出,新中源之所以选择与更为权威的机构合作办赛,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权威机构的权威赛事已经举行多年,其赛制与流程结构都较为完善,企业只是赞助商,参与宣传推广而不参与其中的任何评选。“而且我们本身也不是专业人士,如何去左右更为专业的大师们的判断。”

    张念超也认为,行业乃至设计师们会对比赛有误解,一方面也是源于举办的经验不足,金意陶作为有着多年设计师大赛组织的企业,对赛事的提升公司也处在摸索阶段,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与失误,也希望行业内同行能够在该领域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模式与方案。“将设计转换成企业的生产力是需要长期的过程的,我们希望不管是协会、企业还是媒介组织大赛,都能够将这种理念落实好。”张念超说。

    而一些经常作为评委的设计师在回答记者这个问题时更为直接:“能担任评委的设计师已经不需要靠着企业的回扣与照顾而生存,并且设计师都是自傲的,专业的人怎么能让不专业的人牵着鼻子走呢?”

    设计师大赛:传播行业的途径

    当前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未来几年行业整体素质会有较大幅度提升,设计师大赛的模式也会有很大的改变,无论大赛的组织方是谁,都不会有绝对的参考模式。未来真正要把设计师大赛做好,应当运用好协会的资源、媒介的宣传力、企业的平台这三方的资源,将设计师大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对于设计师大赛未来的发展如何发展?邓耀邦表示,自己企业先做好这三届赛事,让设计师们无悔参加此次比赛,要尊重专业,内定是无意义的。参加设计竞赛对设计师们来说也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有理念才能更好的行动,设计师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用空杯的心理去思考自己的价值追求及行业系统的东西,去树立自己的目标 通过参赛等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从而挖掘世界及自己更深层的东西,通过比赛去影响更多的人。

    企业第一次任何没有实施过的模式都可能遇到困难,有些企业规模小,在设计师大赛的操作上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的实际出发,组织家装、工装等模式,当企业自身没有赛事组织能力甚至可以参与其他方组织的赛事,加强与优秀企业、设计师的交流与学习,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实力的目的。但只要有了明确的定位,坚持做下去了离成功就不远了。同样,未来只要中小企业立志于设计师大赛的举办,哪怕实力不够无力支撑全国性的大赛,也是可以走区域化路线的。

    企业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举办这类的设计师竞赛时,着眼点更多集中在品牌宣传上,有时反而弱化了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最近一次的CIID会刊编委会成员聚会上,众多设计师大牌云集,然而值得深思的是,除了在佛山的几位设计师外,很多大牌设计师不知道陶瓷全抛釉与喷墨砖为何物,有何特性,如何应用?甚至如果没有赞助单位蒙娜丽莎的介绍,还有很多并不知道薄板这一环保节能的产品。

    我们总是说企业推出新品时应该与设计师多沟通,做出更易被市场接受的精品,然而设计师们却连技术为何物都不清楚,又何谈设计产品?或许消费者不需要认知产品的技术含量与特点,但作为专业的人士的设计师,如果对自己设计所应用的材料都不熟悉,又谈何设计?

    之前上海微建建筑空间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宋微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陶瓷产品也是我们中国人比较骄傲的人造物之一,它的外观、实用性、耐用性是所用材料中最优秀的。对于它的运用,随着我对陶瓷的认识而越来越多,以前仅用于卫生间、厨房,但是现在从室内到室外到地面,还有陶瓷艺术品等等也在家具应用中越来越多。我越来越发现陶瓷是一种好东西,要花时间去认识它,更好的运用它。”

    设计师竞赛不仅仅是企业打通设计师渠道的途径,更多是把陶瓷行业的东西带出去,让更多的设计师得以认识,行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瓷砖不仅仅只能冷冰冰地趴在地上,它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东西,设计师竞赛也可以做得更有内涵,让设计竞赛走得更高更远。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