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Home破产,美平价家居市场腾出百亿空缺

网络收集 2025-07-09 15:01:49   

在过去五年,美国中低端家居零售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清场”式洗牌:Tuesday Morning、Bed Bath & Beyond、Big Lots 相继退场,如今,平价连锁家居品牌 At Home 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将关闭约10%的门店,行业人士对此表示意料之中。“早有预警”的崩塌:大卖场模式渐失灵At Home 的前身是 Garden Ridge,1979年创立于德州,主营户外用品、软装、地毯与季节性商品。


2004年首次破产,2014年更名为 At Home 后东山再起,并在2016年成功上市,门店数量扩张至超过250家,业务覆盖40个州。At Home 最大的特点是“极致大卖场模式”:门店动辄达 17 万平方英尺(约 1.6 万平方米),选址往往在主商圈边缘,依赖大量自有品牌产品,SKU 数量惊人,尤其在地毯、靠垫等装饰性单品上远超同业。但正是这种“大体量+大库存”的经营模式,让它在疫情后消费回落后暴露出巨大风险。


自2021年被私募基金 Hellman & Friedman 收购私有化后,财务信息更趋不透明,但门店客流持续走低、库存占压高企、商品周转慢的问题已成业内公开秘密。疫情红利退去,深层问题浮现虽然疫情期间 At Home 一度因居家消费热潮迎来短暂复苏,但这只是延缓其下行的止痛药。根据目前披露,公司将关闭约10%的门店,但业内普遍预计,这远不足以填补盈利缺口。


就像去年 Big Lots 破产后最终全线清算一样,At Home 的最终命运或许也将走向全面清场。值得注意的是:门店大、货量重的家居卖场模式,在当下美国本土消费趋势中正逐步失去吸引力。


谁将得益 At Home 留下的市场缺口?HomeGoods / HomeSense:在靠垫、装饰家具、家居饰品类目上具备强渗透力;Ross / Burlington / Ollie’s:折扣零售商有望吸纳部分平价消费客群;Walmart / Target:品类丰富度不足但仍可能获得部分流量;Amazon / Wayfair:电商高渗透率有望间接吸纳部分消费需求


无论 At Home 的最终命运如何,它的倒下都将成为美国主流家居零售市场“空心化”趋势的一部分。家居不同于服饰行业,当几家大型零售商倒下后还有无数品牌快速填补市场空白。目前,平价家居市场释出近百亿消费缺口,尚未完成有效分配。或许,这正是 At Home 破产所释放的最大信号:美平价家居市场中正呈现结构性空缺,而这将是有准备、有策略的零售商迎头而上的绝佳机会。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