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恢复性增长趋势不改

金融时报 2010-05-14 16:58:18   
    分析前4个月外贸运行情况,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一致表示:我国进出口呈现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趋势。与2008年前4个月相比,2010年前4个月出口增加2.6%,进口增加14.2%。具体来看,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贸易顺差大幅收窄。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9.2%,而进口累计同比增长60.1%,贸易顺差同比大幅下降78.6%。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能华进一步分析认为,逆差主要来自一般贸易,而顺差来自加工贸易。今年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392.9亿美元,加工贸易项下顺差845.8亿美元,相当于同期总体顺差规模的5.2倍。此外,前4个月我国贸易区域结构也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中国—东盟贸易增长迅速,贸易总值达870.9亿美元,且增速高达58.5%,快于中日贸易增速37.5%。专家预计,下半年东盟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对于4月份出口的大幅增长,业内分析人士均表示“超出预期”。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说,4月份出口增速30.5%不仅强于野村证券此前25.0%的预期,也强于28.9%的市场预期。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预计,考虑季节性因素后,很可能4月出口环比为正。这意味着年内经季节调整后的出口环比增速首次为正。而1、2月该数字分别为-5.5%和-2.2%,3月停止萎缩,环比为0.0%。分析出口提速的原因,刘能华认为主要源于美国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复苏。

    尽管未来出口总体向好,但月度出口将有所回落。几位专家都表示,春季广交会成交额显示外贸情况尚不乐观。5月5日闭幕的春季广交会数据显示,到会客商比去年秋交会增长8.4%,但欧盟采购商与去年秋交会相比下降了15.2%;出口成交额比去年秋交会增长12.6%,比2009年同期增加30.8%,但与2008年同期相比,仍下降10.3%,与危机前水平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且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53%。对此,鲁政委认为,由于去年下半年同期基数较高,下半年出口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刘能华也表示,未来出口仍存在着诸多变数,形势比预期的复杂。他分析说,从国内情况来看,国内价格上涨推动劳动者工资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增加了中国加工贸易的成本,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从国际上来看,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国内暴力抗议,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债务不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上周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盘中狂泻9%,一度冲高至87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上周跌至77美元每桶,美元指数上周四触及85.268的一年新高,黄金价格更是逼近历史高位。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步伐亦将推迟,我国出口形势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在预测全年贸易收支情况时,刘能华认为,未来贸易收支仍以顺差为主,顺差规模将比上年收窄。其理由是我国外贸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为主,而加工贸易必然会带来顺差;同时,危机后全球经济再平衡需要时间,中国高储蓄率和发达国家超前消费习惯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中国“过剩产能”一定程度上必须以“净出口”的方式来化解;此外,中国虽然大力倡导内需,但是因为这涉及到社保体制、收入分配结构等深层次问题,一定时期内,政策的导向还是“扩大内需,力保外需。”不过,他认为,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增速将导致年内顺差收窄。对此,野村证券也发布报告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而且与东盟贸易的增长,预计中国出口将继续复苏,全年增长率有望达到11%,并且进口增速远高于出口,因此,2010年中国贸易顺差将从2009年的1960亿美元收窄至700亿美元。

    对于当前抑制外贸增长的主要因素,国家信息中心在刚刚发布的报告中表示,由于各国救市政策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全球经济、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加之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需求的真正恢复尚需时日,从而使得我国出口回暖的基础尚不稳固。此外,危机后许多国家迫于国内经济政治压力,国际贸易政策趋于保守,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贸易保护、人民币汇率、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向我国施加压力,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都将增加出口企业成本,从而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阻碍。不过,该报告预测,在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的带动下,二季度进出口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其中预计出口增长25%,进口增长35%,对外贸易趋于平衡。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