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几点思考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2015-06-03 17:18:10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量达到4.16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其中出口总量2.21万亿美元。然而,我国有23.9%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受到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直接外贸损失超过685亿美元。“国家质检总局在连续多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继汇率之后影响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因素,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综合应对亟待加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如是说。

近几年,许多国家运用WTO规则,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验检疫要求等技术层面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据权威部门统计,WTO每年通报的新技术性贸易措施超过2000项,而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呈现出越来越频繁、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的趋势。中国出口行业正是这种贸易保护手段的直接受害者。进一步坚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与应对成为了我们质检部门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 理性面对

根据WTO自由贸易原则,通过多变贸易谈判,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扩大成员国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各成员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来产品(服务)的影响,合理利用WTO原则,通过非关税贸易壁垒手段来设置贸易壁垒来限制国外产品(服务)进口,即技术性贸易措施。所以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技术性贸易措施将作为另外一种符合WTO原则的手段普遍被各国采用。一方面,技术性贸易措施不违背WTO三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作为壁垒更具隐蔽性。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技术面目出现,往往打着低能耗、知识产权、保护人和环境、资源保护、动植物保护等名义,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破解难度更大,它也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如美国、欧盟、巴西、韩国、墨西哥发布的多种机电产品设备的测试程序、节能要求、生态设计要求、合格评定程序等规定便是如此。所以我们要辩证应对,既要认识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巨大挑战,应对不好或应对不及时,将对我们的对外贸易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失。又要认识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保护环境、资源、人类的健康、知识产权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作用,特别在对中国出口企业升级上有积极的推动的作用。我们应采取正确的对策来应对它:限制其不利的一面,尽量减少它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损害;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变压力为动力,促进中国出口企业的升级。

 

二、 积极应对

首先对来自各成员国的技术贸易措施进行评估,即这些新技术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影响,一是调查当前国内涉及的行业程度,即我国企业当前出口状况如何及技术能力,包括出口规模、出口企业分布情况、当前出口企业的技术能力等。如果出台的技术贸易措施不涉及我国的出口,可以关注但暂时放弃TBT评议。如果新出台的技术贸易措施涉及到中国或某一行政区域的主要、重要、重点出口商品,且这些技术贸易措施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当前中国出口行业(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目前的生产设备难以满足新技术要求等),便要组织行业的专家实施TBT评议。二是有针对性的实施评议,充分利用TBT评议规则实施评议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如目前总局标法中心在组织的TBT评议工作。为了使TBT评议工作更具有效性,一方面根据国内涉及行业情况,邀请政府层面的行业技术专家、国家级实验室的技术专家参加评议,使评议更具专业性、权威性。另一方面是邀请主要出口企业和中等出口规模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评议,使评议更具实效性、普遍性。这是很关键的,因为这些企业代表了当今国内行业的先进和普遍程度,更能反映国内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TBT评议将更加合理性。

 

三、 合理利用

当前由于国内劳动力资本的日益上升、资源的严重不足、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原来制造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削弱,“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正在逐渐消失,中国出口企业升级到了紧要关头。如何合理利用国外技术行贸易壁垒对我出口企业的升级带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也是我们政府部门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技术贸易壁垒具有非歧视原则,本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一视同仁,所以各国出台技术贸易措施前也会分析这个原则对国内企业带来的影响。这些国家出台的技术贸易措施本身在国内并没有相关的产业或作为国内一个新产业在培育,这些措施对本国的企业没有一点影响,因此没有可比性,这种技术贸易措施很难胜诉,如印尼的SNI强制性认证、南非公布关于电子和电气设备能效标签的强制性规范、沙特标准局宣布对空调、洗衣机、冰箱及冷冻箱这三类产品实施能效标签和最低能源性能要求,这些国家属于一般工业产品的主要输入国。还有就是那些发达国家,他们的企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生产设备先进的优势,通过提高产品技术要求来提高国外产品的成本,以减少对本国企业的冲击,如欧盟层出不穷的低电压指令、EN系列标准更新、欧盟新修订的电动机生态设计要求、欧盟玩具新安全指令等。这种情况主要的应从技术革新的角度督促国内企业升级,促进国内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