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五十年:全面、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已经确立

第一财经日报 2006-11-03 9:47:49   

    11月初的北京,无疑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北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家首脑聚会。11月3~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48个非洲国家都将派高级别代表团出席,其中42国的代表团由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领衔。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人将高密度地与各国首脑举行70多场双边会见。

    就在这次“里程碑”式的盛会开幕前10个月,中国发布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一文件,表明中非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在此次为期3天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非领导人将重点讨论中非在新时期的政治和经贸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非洲大陆则是世界第二大大陆,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中非之间的合作,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

    从政治盟友开始

    中非交往由来已久。早在郑和下西洋时期,中非之间就有了密切的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的关系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正式开启了新中国与非洲的官方往来。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非的交往更多的是基于政治基础。1960年9月,几内亚总统杜尔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非洲国家元首。为加强中非关系,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3次访问非洲国家。其中,1963年12月~1964年2月,他历时近3个月访问了非洲10国,给非洲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其间,中国相继宣布了对非关系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从而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基于双方共同的政治理念和认同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非洲中东南亚研究室副主任王洪一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当时中非之间的合作是由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的:一方面,新中国刚刚建立;另一方面,非洲国家正在逐步摆脱殖民统治、寻求民族独立。同属第三世界的中非在政治上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

    在这一时期,对于追求民族独立的非洲,中国除了给予政治上的支持外,还在物质上、技术上提供无条件援助,数额相当可观。坦赞铁路、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就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

    另一方面,非洲也给了中国政治上的极大支持。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非洲国家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鼎力相助。毛泽东曾诙谐地说,是非洲朋友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

    经贸合作进入空前发展时期

    以政治认同为基础的中非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生变化。1979年,中国开始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改革开放。当时,非洲国家也基本完成了民族解放的历史性使命。如何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提升综合国力,成为中国和非洲共同的当务之急。中国对非合作中的经济因素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中非经贸合作进入了空前发展阶段。

    王洪一认为,在此过程中,中非交往的政治色彩开始淡化,非洲国家也在对外交往中突出了“外交为经济服务”的意识。经济因素的影响力明显上升,是这一阶段中非关系的显著特点。

中国和非洲从反殖民化的并肩战友,发展成了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贸易伙伴。

    1982年,中国领导人在访问非洲时提出了中非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此后,中非贸易额迅速增长:1956年,中非双边贸易总额仅为1200万美元;到199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达到26.4亿美元。

    在双边经贸关系愈来愈热的同时,在外交上,中国外长依然把非洲作为每年正式访问的第一站。自1991年以来,这已经成为中国外交“不成文”的惯例。中国依然是非洲重要的援助来源国,但援助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对原有的援外项目采取了管理合作、代管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巩固了援外成果,充分发挥了老项目的效益。自1995年下半年起,中国又对援外方式进行了改革,积极推行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等方式。截至1999年底,中国与24个非洲国家共签订了39笔优惠贷款的框架协议,共创办了46个合资合作项目。

    在过去50年间,中国已对非洲的900个基建项目提供了超过440亿美元的援助。到目前为止,中国免除了非洲31个国家的到期债务共156笔,总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

    “在这一时期,中国对非援助的经济导向突出,援助更注重于建立中非良好的经贸合作环境。这既符合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也符合中国在非洲的长期利益。”王洪一表示。

    多向度推进

    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非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中非贸易额为64.84亿美元。此后到2005年,双边贸易额连续5年实现高速增长,2005年达到397.4亿美元,是1995年的10倍。中国成为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同时,中国对非洲的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改善,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和劳务承包均保持快速增长。据中国商务部亚非司司长周亚滨透露,今年,中非贸易额有望突破500亿美元。

    同时,中非在政治领域的关系也在不断深入。自2000年10月建立“中非合作论坛”以来,双方领导人和政府部门的友好往来与合作较以往更加频繁,高级领导人互访的次数保持在年均10次左右。

    2005年是中非关系全面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非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交往非常密切,部长以上级别的互访达到近50人次。中国与非盟及其他非洲地区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也得到加强。

    正是在这一年,胡锦涛主席在亚非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建立“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会议通过的“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架构及作为其基础的九项原则,成为中非关系发展的有益延伸。自此,亚非峰会及其向机制化演变的趋势,成为中非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平台。

    今年1月,中国发布《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这份文件中,中国明确提出与非洲共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份文件不仅是对21世纪前5年中非关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中非关系发展的战略定位。

    王洪一表示,《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是中国首次将非洲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发布的外交战略文件,这也显示了中国对非洲从双边向多边延伸的外交框架的确立。

由此可见,近年来经济不断增长的非洲大陆,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

    之后的一系列的外交访问,标志着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初步确立:文件发布后不久,4月,胡锦涛访问非洲3国;6月,温家宝访问非洲7国;而11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将中非关系在2006年末推向了一个高潮。

    “即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将有力推动中非关系向纵深发展。”王洪一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既是中非交往深入的结果,也是提升双方关系的重要推动力。峰会的召开,将加快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