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化品牌:政府和企业需协同作战

 2006-11-01 14:21:44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中国的对外出口在此期间,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外贸总额达1.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提高到目前的7%。随着对外贸易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或正准备通过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更新、更大的发展空间。
  笔者最近随吴仪副总理出访美国时,参观了海尔集团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并出席了中建集团美国公司与NBA签署合作协议的仪式。海尔和中建在美国的运营和营销,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既为企业自身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在美国当地为中国企业的形象赢得了高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海尔在南卡州的一期工程,便为当地创造了近400个就业机会。预计二期、三期工程完工后,雇工人数将达到1000人。而中建则通过和著名的NBA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NBA的影响力,将自己的品牌成功打入了美国主流建筑承包市场。
  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海尔和中建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和国际市场竞争态势的基础上,成功地利用品牌战略,提高了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品牌战略无疑也将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走之路。
  品牌是消费者、公众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综合感受和评价。品牌包括产品、商标、企业家、哲学、文化、道德等综合元素,其不仅引导消费者购买方向,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利于企业将新产品迅速推入市场。品牌是受法律保护的商标,可遏制不法竞争者。品牌内涵的商品质量和市场价值,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一个享有盛誉的品牌,是企业的巨大财富。
  在国际市场上实施品牌战略,对中国外贸出口、乃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备重要意义。
  首先,品牌战略有助于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企业健康发展;其次,走品牌路线可以有效避免多年来中国企业因靠低价维持出口增长、从而饱受反倾销措施和其他贸易保护主义的困扰;此外,品牌战略还可以提高出口效益,促进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助于在国际市场上打造“中国集团军”形象,改变出口企业“游击队”式的分散经营格局,从而提高中国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但对品牌战略的认知和实施,不会一蹴而就,如何成功实施品牌战略,中国企业还需要在谋略及行为上,给出自己的探索和答案。
  一是企业应树立建设自主品牌的思想及信念。
  思想上的重视是成功的基础条件。但对于品牌战略,一些国内企业仍短视地沉迷于贴牌生产的短期利益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将反映在品牌的竞争力上这一根本道理。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在经营理念上,高度重视品牌在市场营销和竞争中的重要性,对品牌的塑造和推广,进行长期、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从而逐步实现从“贴牌生产”到树立自主品牌的转变。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牌建设规划,其也是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可利用在“贴牌生产”过程中、学习到的国际营销先进理念、积累下的市场网络资源、已熟知的海外市场环境和惯例,逐步塑造和壮大自主品牌。企业可选择“由易到难”的方式,先从市场结构和消费需求与中国比较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着手,逐步培育自主品牌,积聚实力,再向发达国家市场进军。
  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可通过直接出口和绿地投资两种方式,在国际市场建立自有品牌。
  出口比投资风险小,但容易遭受贸易壁垒(如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的困扰。绿地投资可帮助企业避开贸易保护主义,但在国外投资建厂,从事生产甚至研发,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风险也相应增大。
  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可根据自身实力和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一般出于审慎考虑,在初始阶段还是选择以出口为主,待出口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投资建厂。
  三是加强法律保护意识,这是中国企业在品牌发展道路上的当务之急。
  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是中国企业在以自主品牌进行国际营销时,尤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中国企业尽管有像海尔和中建这样的成功典范,但自我保护意识单薄的现象仍很普遍,国内企业知名商标被外国公司恶意抢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著名的传统医药品牌“同仁堂”,已在日本被抢注,至今尚未解决。
  尽管目前中国已有不少自己的知名品牌,开始逐步成长起来,但这些品牌与真正的世界级品牌相比,还有巨大差距,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还非常低。因此,塑造中国自己的出口商品品牌,还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作为一个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要发展和壮大自主品牌,从起步开始,就应当利用好品牌的法律保护属性,有效遏制不法竞争者对自己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防止为他人做嫁衣。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企业应当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
  企业可通过《马德里协定》或《马德里议定书》,办理国际注册。也可以办理逐一的国别注册。当面对不正当品牌竞争时,企业还应该学习并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相关国内法律和国际公约,有效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自身品牌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虽然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从制定到实施,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来完成,但仅仅依靠企业和市场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培育和完善实施品牌战略所需要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
  一是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名牌成长提供坚强后盾。
  中国目前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民族品牌还比较脆弱,因而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要做好企业的娘家人,通过制定税收、出口退税、信贷、配额、许可证等配套优惠政策,从财政的角度,支持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品牌战略,为品牌发展铺路架桥。
  二是发挥信息中心作用,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增强中国自有品牌的竞争能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对于企业在商战中决胜千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利用其在对外交往中的高度优势和在海外的外交机构,积极为国内企业搜集主要海外市场的商品动态,在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为它们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帮助它们抓住商机,同时把因信息不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积极对外宣传中国的自主品牌,帮助其在国际商场中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展览会、研讨会、国际交流项目等多种形式,政府可以积极推广品牌产品,提高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在对外场合宣传中国品牌企业和它们的产品,如同方威视、中兴通讯、华为等。这些行动,有效地支持了中国知名企业在国外市场的投标,目前威视的集装箱检测设备,已被众多国家的海关所采用,华为和中兴也在包括欧洲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
  四是完善法律法规,对外加强保护力度,为品牌的成长营造有序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政府应该在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保护和扶持名牌的发展。特别是当中国品牌在国外遇到侵权等问题时,政府更应该发挥政府间谈判、交涉的力量,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品牌的合法权益。
  五是培训人才,建立国际营销人才交流制度,为中国企业全球营销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品牌战略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有效的实施这一战略,迫切需要大量包括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国际市场营销人才在内的人力资源。主管政府部门应该与教育部门沟通,适当调整中国教育体系中相关课程的配置,培养市场急需的人才。还可以通过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引进急需的国际人才,加速品牌战略的实施。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