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代工”企业面临转型“阵痛”

新华网 2012-08-29 16:15:27   
走出过皮尔·卡丹、阿迪达斯、GUESS等名牌产品,每年有上亿件贴牌服装销往海外,年销售收入数十亿元……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眼下正在进行一场“品牌”革命。

    “贴牌”隐忧

    几年前,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孙村镇贴牌生产不断扩大,外贸出口持续增长。但是增长的背后,“贴牌加工”的隐忧日益显现。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外贸服装加工面临竞相压价压力,同时企业自营出口少,中间环节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孙村镇农民钱秋胜2006年成立了丽仁服装有限公司。“前几年每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利润过百万,”钱秋胜说,“现在基本上只能保证不蚀本。”

    2011年,孙村镇服装产业销售收入逾24亿元,2012年上半年,收入却不到9亿元。

    曾几何时,在类似“孙村镇”的外贸代工基地经营下,“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随着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许多国际品牌服装在华工厂陆续撤离。订单的萎缩,利润空间不断减小,让众多“贴牌代工”企业面临转型“阵痛”。

    转型“阵痛”

    2009年耐克关闭在中国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今年传出阿迪达斯与中国部分代工工厂终止合作消息。

    “公司目前仍在生产,但这19万件产品是与阿迪达斯的最后一笔订单,”铜陵东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服装制造业的低成本资源优势正在消失。

    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越南的制造业平均工资约每月1000元,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国东部沿海在2500元至3000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大大高于周边国家。”

    记者了解到,受欧债危机等影响,浙江、福建、安徽多地出现外贸订单减少情况。中国外贸加工企业与国际品牌商的“蜜月期”渐渐过去,集体遭遇“订单寒冬”的经历让这些企业不得不尽快完成转型。

    自主品牌

    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程必定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跨国公司的撤离不一定是坏事,做代工产品虽然贸易值大,但附加值低,总体的价值量水平不高,中国正在发展,“大学生不能一直做小学生干的活”。

    对此,孙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管英平说,孙村镇多年来形成的完整服装产业链、大批熟练技术工人,为培育自主品牌、进行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海飞鹤服饰有限公司是孙村镇最早开始转型的企业之一,现在已尝到“自主品牌”甜头。该公司从2009年起在研发和更新机械设备上投入数千万元,引进高学历设计人员50余人,把握市场潮流,根据需求差异,有针对地设计产品。

    “我们过去也是做‘贴牌’代工,现在我们致力于打造自主童装品牌。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产品供不应求。”海飞鹤公司总经理王贯中对自家产品的市场表现很有信心,“我们在全国有100多家专卖店,刚刚起步没多久的网上专卖店每天也能卖出二三百件衣服。”

    当为飞利浦等外国名牌代工的部分灯具企业陷入窘境时,安徽岳西县的一家灯具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立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储诚开告诉记者,他们加工的产品主要销往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订单情况越来越好。“下一步计划扩大产能,新厂区已经建好,还得新招不少工人。”

    专家指出,中国企业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产品、创立自主品牌,才能提高产品的价值量,同时要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开拓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还可以切入中国的中小城市开拓国内市场。

    程必定说,“从政府层面来说,目前在政策和资金上提出的扶植措施很多,比如创新贸易融资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进出口信贷的支持力度等,但是落实上还不太到位,力度也可以再大些。”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