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陶瓷企业用工难的十条建议

陶城报 2011-02-23 16:01:16   
   

从2010年至今,用工难、招工难似乎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现在各行各业都流行一个词——用工荒。以前员工讨薪,变成了现在老板讨工。春节过后,广州制造企业,特别是家具建材陶瓷行业的“劳工荒”现象更加突出。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陶瓷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据广东各大媒体预计珠三角用工缺口达500万,东莞缺150万、佛山缺20万,广州、深圳各缺200万等。这对广东以制造业起步的企业经济结构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表面看来是节后打工者返程不及时和大部分跳槽,导致暂时用工缺口,但实质上是极大多数企业老板和招聘人员在用工思维上的固化。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内地人才和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如潮水般涌向广东,使广东企业足不出产就可以获得几乎无限的廉价劳动力;大享人力成本优势。而现在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外部经济环境持续转好,内地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沿海地区大量的制造业向内地转移,使得人才流向进一步分化。同时随着中央“三农”政策的持续实施,内地生产企业吸引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更重要的是薪酬并不比广东差,就像四川、重庆、江西、江苏、山东、安徽、福建等地,每月平均收入至少有1300元。

  而珠三角虽然已经发展了30多年,经济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极大多数中小家族陶瓷企业)对待工人的观念和政策并没有与时俱进。十年前每月千元左右的工资水平现在还是原地踏步,还有在福利和管理态度上,少数中小陶企几乎为零,这样的企业即使经营时间再长也很难让员工有归属感。最关键的是1100元左右的工资待遇现在内地企业已经普遍。就整个中国大环境而言,伴随改革开放打工潮已经持续了近30年,随着最早一批农民工已经大批退出劳动力市场,80后、90后已成为就业核心主力。由于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在总量上不及上一代,这是造成劳动力供需紧张、供不应求最为重要的客观原因之一。从主观原因来说,80后、90 后在改革开放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就业观念、处事风格上与父辈们大不相同,因为他们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同时融入了更多追求自我的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极大多数已经开始背负养家糊口的重任,同时不得已面对巨大的现实竞争压力。

  用工荒、招工难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个不良后果,可客观上是必然的,是企业迟早要面对的,甚至还是一个长期的现象,今后几年用工荒将会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人口红利”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去赚取高额利润的企业绝对无法再生存下去。据本人节后了解得知,像新中源、新明珠、唯美等陶瓷企业由于待遇好、企业人文关怀较为完善,应聘者很多。这进一步提醒了我们制造企业必须尽快打破传统的用工思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纵观陶瓷企业对于招工难的话题由来已久,依本人看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破解用工难。

  建议一,诚信招工;

  建议二,转换思维固化和守旧观念;

  建议三,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建议四,提高劳动报酬;

  建议五,改善工作环境;

  建议六,推行高素质培训;

  建议七,倡导人性化管理;

  建议八,推行合理的薪酬制度;

  建议九,设计美好前景;

  建议十,政策上给予务工人员更多帮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陶瓷企业用工难的现实问题,企业应该冷静对待,积极配合和大力推动政府共创吸引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是解决用工难的根源所在。陶瓷企业也应加快企业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尽快提高工资、改善福利。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已取代土地、设备、资金、技术、厂房等等,成为任何一家企业竞争优势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之前,社会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工业化所需要动力,同时工人实际工资不会上涨,直到工业化将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干净,这个时候若想要继续吸纳劳动力,企业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纵观中国宏观、微观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招工难、用工荒将是今后长期的现象,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