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终结“超国民待遇”的何止“外企”

上海金融报 2010-11-23 17:06:25   
    中国将于下月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了全部税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将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18日,新华社发文呼吁外企不要对中国引资政策调整表示抱怨,建议积极适应环境变化。 

    新华社的呼吁,是不是真的能让失去“超国民待遇”的外企们“不再抱怨”,咱还不得而知。不过,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公平的市场环境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既然外企们也常常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提出质疑,不仅抱怨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够纯粹,甚至还不时以此为由对国内企业提起国际贸易诉讼,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让各类市场主体之间更加公平的竞争,其实未尝不是市场经济的本意所在。对此,外企们即便心中不爽,恐怕也不太好意思说在嘴上。 

    不可否认,外企之所以享有“超国民待遇”,其实有它的历史原因,既然当初吸引外商投资是中国寻求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给予外资更多的优惠政策,当然也就并不意外。而外企的“超国民待遇”也的确如愿以偿地引发了外商投资的热潮,更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超国民待遇”显然是一柄双刃剑,外企可以享受比国内企业更低的成本和税率,不仅对国内企业来说构成了明显不公的竞争,同样也对投资中国的国外资本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从这个角度来看,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其实并非对于外企投资政策的朝令夕改,而是中国市场经济走向成熟与公平的体现。 

    当然,待遇忽然降低,想不遭来抱怨,或许不大可能,但对于外企而言,假如全部指望“超国民待遇”的利润来存活,这样的外企本身恐怕就不具备竞争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了非市场经济因素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不仅有望让国内的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同样也可以阻止那些完全寄望于“超国民待遇”来获利的低效国外资本的进入。 

    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当然应该有各路资本参与角逐,资本来源或许有差别,但谁的待遇都不能搞特殊化,无论是民企、外企还是国企,都应该在公平的起点上展开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外企“超国民待遇”的去除,堪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假如就此认为外企“平民化”了,各路资本就真的待遇公平了,显然是太过乐观了。恰恰相反,相比外企,不在少数的国有垄断资本其实享受着更加特殊和优越的“超国民待遇”,尽管这些垄断资本看似获利能力超强,但是,“超国民待遇”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并最终导致经济体本身的低效。 

    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终结“超国民待遇”的其实还不止是外企,国有垄断资本所享有的“超国民待遇”的破除,其实才是真正的“硬骨头”,而要啃这根“硬骨头”,则更需要操刀者们不惧利益主体们的“抱怨”。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