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商会关注中国市场开放程度

经济观察网  2010-09-06 16:21:24   
    欧盟商会的一份建议书中指出,有很多的外资企业认为,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依然不足,并出现了倒退现象,这使得外资企业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市场前景所持的乐观态度大打折扣。为此欧盟商会再次向中国发出改善市场准入、营造更公平竞争环境的呼吁和建议。

    9月2日,代表1400多家在华欧洲企业的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0/2011》,这是该机构2000年成立以来发布的第十版年度建议书。建议书是中国欧盟商会最重要的一份报告,其核心内容是阐述在华欧洲企业的担心,并就如何改善中国的商业环境提出建议。

    在今年多达647页的建议书中,中国欧盟商会针对34项议题向中国和欧洲的政策制定者提出了380多条建议。这些建议的焦点,集中在监管框架和市场准入两大领域。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戴杰表示,欧洲企业的商业群体中日益弥散的沮丧情绪,大多数行业的企业都担心,越来越多政策的实施不平等,可能置外资企业于不利地位。

    中国欧盟商会由51家在华欧企于2000年10月发起成立,目前拥有1400多家会员企业,自称为欧洲在华企业可信赖的、独立的声音。其目标是为欧盟企业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改善企业在华的运营环境。

    最近几年,中国的市场准入成为外资企业关注的焦点,抱怨和忧虑之声不绝于耳。在今年的建议书中,中国欧盟商会针对中国的市场准入制度,归纳了三大障碍:强制性认证和许可体系;知识产权政策;政府采购行为。

    中国欧盟商会认为,中国的强制性认证和许可体系造成了市场准入限制,有违入世承诺。在汽车、信息技术和电信设备、医疗设备等领域,中国实施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某些做法超越了限制,其目的可能是控制市场。此外,在电信服务,航空公司计算机订票系统、石油产品批发等领域采用的强制许可制度,被认为继续将外企排挤在产业之外。

    在知识产权政策上,中国欧盟商会称,中国应加强对创新者的保护,允许来自外国的竞争。戴杰表示,欧洲企业已经是中国技术输入的主力军,但技术转移应是自愿的,而不是被强迫的。

    中国欧盟商会还指出,中国歧视性的政府采购行为也造成了市场准入限制。过去两年,中国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政府采购和公共采购的法规草案,部分外资企业认为,这些政策形成了一个减少市场竞争、限制采购选择、排除外资企业的监管框架,增加了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不透明度,加大了外资企业受到差别待遇的可能性。

    据了解,《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0/2011》发布后,中国欧盟商会将把其提交给中国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欧盟委员会、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和中欧两地的商业组织及公司。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