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给碳定价是核心

经济观察报 2010-07-20 15:50:19   
   当前关于低碳的讨论铺天盖地,问三个人,会有四种不同说法。

 低碳这个词是舶来品,最早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然后有意思的是,当今欧美主流媒体却很少提及低碳这个词。那么,他们又在谈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005年,欧盟开始了EUETS(欧盟碳交易体系)ETS给电力、钢铁、石油炼化等行业的CO2排放设定上限(cap),并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和碳价格信号,引导企业以低成本减排。ETS的规模,以排放基准线来衡量,达到20多亿吨。今年5月,欧洲气候交易所(ECX)又创出CO2配额的日交易量的新高:日交易量为5300万吨CO2,金额10亿美元。

  在美国,2003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开始了自愿加入但又有法律义务的capandtrade碳交易体系。目前的排放基准线有6亿多吨,有400多个会员,包括IBM、杜邦、拜尔、联合技术、AEP(美国最大电厂)、福特等。20091月,美国东北部十几个州开始了RGGI强制碳交易体系。20096月,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了碳交易法案;目前参议院的版本正在讨论中。总之,同欧盟一样,美国关于低碳的讨论和实践,也是围绕如何给碳定价这个核心问题。

  在中国,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国的CO2排放强度指标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5%。对工业企业来讲,客观上CO2排放已经出现了稀缺性。理论上讲,有了稀缺性,交易定价就成为可能。在十一五期间,企业的减排都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如果到了十二五,除了行政手段,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达标(CO2排放强度),同时在宏观层面,一劳永逸地找到保增长、调结构、可持续三者的最佳平衡点。这种变革性的实践,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驱动的。

  同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层面(如产业结构调整、汇率等)大多依赖行政手段;现实是成本较高。巴西、印度等国已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如汇率方面,今年前3个月,巴西货币雷亚尔的期货和期权合约的持仓量同比增长了41%,达到1400亿美元,超过了欧元(),仅次于美元。雷亚尔不是完全自由兑换的,但这并没妨碍巴西用适当的金融工具来有效、低成本管理本国汇率。低成本,这才是制定政策之关键!

  给碳定价也一样,中国经济结构向低碳转型,如果离开了价格信号和与之相关的金融工具,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就无法根本地解决。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