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遇困境的“五大因素”
首先是渠道问题。
这也是“海归”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共性问题。因为不管怎么说,产品、价格、品控这些个“东东”企业都还“玩”过,唯独“渠道”这条龙是厂家没耍过的。由于“海归”企业在出口贸易中的市场营销都是到岸国代理商做的功课,代工企业只要评审、接受代理商的订单要求即可。多年养成的业务思路和习惯,被企业自然而然地带到了国内市场。他们仍然习惯地认为,只要找到客户就行了,市场上的一切都由渠道商——客户搞掂,自己只要按客户要求生产合格的产品就行了。其实对于实体企业来说,经营的千头万绪都要穿过渠道这个“针眼”。企业的产品、品牌、人力、财务等方面的能力,都会聚焦到渠道上来,聚焦到为用户提供价值上来。A企业的多种渠道,全面铺货;区域市场价格不一,导致经营费用低或量大的渠道商拥有了成本优势,往往在获取较低的差价后,即可出货;再说没有实行“区域市场保护”政策,渠道政策简单化。致使在实际操作时经销商政策发生混乱。
B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经营模式的影响,在开发传统渠道时发现,易造成价格混乱和区域间的冲货,在竞争激烈时反应较迟缓,需要有经验的管理者使之控而不死,密而不乱。于是,企业为了摆脱过分依赖单一渠道的状况,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专卖店。但由于两类渠道产品雷同,若专卖店价格高了,批发商得利,专卖店销量就会锐减,自身难以为继。若专卖店价格低了,经销商抱怨,就会降价甩货。由是,客户开发越多,产品投放越多,价格之火越是蔓延。
C企业的产品定位在中高端消费人群,而传统渠道的定位难以承担企业开拓高端市场的任务;两者定位不符;况且随着超市、专卖店、品牌连锁体的广泛兴起,现有大城市、发达地区的经销商、批发商已经趋于萎缩。他们往往经营风格保守,只能批发经销那些有知名度的、销量基数大的产品,对于新产品,由于渠道定位和商圈的关系,他们只能望洋兴叹了。
所谓营销,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方式,将合适的产品与合适的购买者实现交换。”这六个“合适”都会在渠道里得到统一。当然,没有最合适,只有更合适,只有通过渠道竞争,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最大化。这是消费者愿意看到的。
二、产品(研发):
其简单地将为国际市场消费者生产的产品,转入国内市场销售。既没有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进行差异化分析,更未对国内的各细分目标市场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定位。因此,在产品的款式、功能、价格等方面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也就不能满足各种渠道商的意愿。他们采用的多种渠道模式,是根据市场区域而定,不是根据具体产品品项确定
三、价格:
B企业的产品价格在上市初期,高于国内同一线品牌30%左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品牌10%;每每在降价促销时段销量就翻跟头,就是最好的印证。B企业简单地照搬出口产品的价格体系,较高的价格与渠道的中、低档次定位的价值分歧明显。在价格竞争中,高层次需求的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国际知名品牌;中低层次的消费会选择已有知名度的品牌或价格有优势的产品。而新进入的品牌将会受到上下挤压,产品滞销也就不难理解了。而A企业在市场上低价倾销库存,则犯了渠道大忌。库存产品一般在材质、样式、工艺等方面与正品相差无几(除有保质期的外),消化库存应该在某一指定渠道、指定时段进行,而不是谁要就给谁。同品牌、同质化的产品价格却有明显差异,导致价格混乱也就在料想之中了。
四、价值观:
缺乏具有统一文化理念的、专业分工的营销人才团队。前述已说过,由于订单导向,“海归”企业的人才结构是为了满足代工生产的要求的,营销人才的缺乏是他们共同的短板。由于招聘了大量市场“空降兵”:既有来自本行业大小企业的,也有来自相关行业的。各色人等,彼此间营销理念、素养和操作模式均有冲突;企业既对各种业务管理模式没有统一,完全依赖各级经理、主管的能力;也没有将企业的文化、使命等对业务人员进行约束和指引,在市场上信马由缰,各自为是;而主管市场的高管往往是从企业内外贸业务单位过来的元老,既不熟悉国内市场,还往往居功自傲,刚愎自用,导致团队绩效低下,人员极不稳定。
五、品牌
还有一个“海归”企业没玩过的,那就是品牌。企业的员工说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也有做品牌啊!然此品牌非彼品牌也。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是制造商品牌,供应商品牌,最多是行业品牌,其定位和价值内涵是交货能力(包括产能、物流等)和稳定的品质,最多再加一个技术能力。而直营市场时,你的品牌是渠道品牌,消费者品牌,大众品牌,内涵是“在目标市场通过竞争持续提供独特而物有所值的价值。”由于品牌定位不清。加上品牌结构单一,而又不善管理,本来面向中、高消费人群的品牌定位,一旦进入传统的经销、批发渠道,价格与产品定位不配伍的问题立即彰显并产生冲突。这是不言而喻的。
A企业以企业名称作为统一品牌名称,使专卖体系与批发渠道在视觉形象、产品、价格等方面都难以区隔,品牌冲突严重。当品牌日益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成功因素时,如果没有将国际市场品牌和国内市场品牌区隔开来;没有将供应商品牌与消费者品牌区别开来,在品牌经营中发生碰撞是难免的。C企业产品作为快速消费品,明显需要用一个新的品牌来传播“健康便捷的办公餐”概念。需要用一个产品品牌来与消费者具体接触,其形象应该更专业、更具象。而公司品牌,则是实力和整体形象的背书。万一失败或产生风险,主品牌和副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之间有道“隔火墙”,不至于毁了整个品牌价值体系。
总的来说,上述三家企业都是身处相对成熟的行业之中。全面竞争对企业营销管理的系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缺乏市场营销策略体系的指引,准备工作简单粗糙,照搬出口业务的套路,使得品牌、产品、价格与渠道不相匹配,增大了管理难度。再加之各级营销专业人才缺乏,管理粗放,如此结果,当在意料之中。
· 我四家会员企业通过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 | |||
· 废瓷100%再利用 ,景德镇国内首创废瓷回收新工 | |||
· 告别营业税,拥抱增值税新时代 | |||
--------------------------------------------------- | |||
· 美国税改后,世界会怎样? | |||
· 港口反垄断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 | |||
· 出货注意!法美俄等多国海关有新规定, | |||
--------------------------------------------------- | |||
· “一带一路”专利保护的新思考 | |||
· 阿根廷发布对华陶瓷卫生洁具反倾销初裁 | |||
· 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案期中复审公告 | |||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即时资讯 |
本月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