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下滑不是中国经济末日

新浪网  2009-06-01 14:42:27   

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被夸大了。因此,认为出口增长放缓会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的担忧属于过分担忧。经济数据会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

  出口贡献被夸大

    中国的出口规模按出口总额来衡量的确十分庞大。世界银行(WorldBank)的数据表明,中国2007年的出口额为1.22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7%。不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就像拿苹果和桔子作比较一样,可比性不强。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经济体所创造的增加值,而非产品销售收入之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贸易总额的58%属于加工贸易,即中国进口零部件,组装为成品后再出口。

    以苹果公司的iPod或iPhone等消费电子品为例,这些产品是在中国组装的,但在中国创造的增加值在其出口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关于国内增加值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的估算差异很大,低者为25%,高者则达50%。在与中国商务部官员的讨论后,我们得知,这个估算值约为33%。换言之,尽管中国出口的爆炸性增长已持续了20年之久,但在2007年,出口增加值对中国GDP的贡献也只有12%左右。

    中国出口的年增长率确实达到了25%,是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的2倍以上。由于出口增加值约占中国GDP的12%,这意味着,近年来11%-13%的GDP增长率中,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3个百分点左右。虽然3个百分点是很大的贡献,但这些数字也表明,中国GDP增长率的四分之三左右来自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的贡献。

    持续高增长不现实

    关于中国出口的走向,通过简单分析即可获知,正如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中国出口的高增长期也会结束。目前中国的出口约占世界总出口的10%,基本与德国持平,并列世界第一位。如果中国和世界的出口增长率都保持近年来的水平,即前者年增长率为25%,后者年增长率为10%。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将接近世界总出口的50%。这种情况,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角度来看,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一方面,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富裕,其劳动力成本也将上升,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就会转向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另一方面,不管是否信奉自由贸易理念,中国之外的其他大经济体,在政治上也不可能接受自身对中国出口如此之高的依赖度。

    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的出口将以温和得多的10%速度增长。“十一五规划”在这一方面的关键内容包括,把研究和开发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5年的1.3%增加到2020年的2.5%,并首次郑重强调了有关知识产权的执法问题。

    一些初期证据显示,中国的出口已经开始沿价值链升级。目前,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包括很大比例的资本货物,如电站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产品,中国国内创造的增加值在此类产品中所占比例很高。

    就出口对中国经济所发挥的作用而言,迄今为止,更为重要的贡献并不在于出口增加值给GDP带来的贡献,而在于中国通过出口所获得的知识。大批中国的企业经理人通过规模庞大的加工贸易,学会了如何为全球最挑剔的市场生产优质产品,如何建立反应敏捷的供应链为万里之外的客户提供服务,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成千上万高度集中的工人。这些知识被推广到中国经济的其他层面,成为促进中国国内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