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袭来 中国市场成海外采购商"避风港"

新华网 2008-10-17 10:48:09   

  新华网广州10月17日电(记者赵颖 王攀 林甦)眼下,金融危机余波难平。然而,众多海外采购商仍然亲睐中国企业和产品,希望平稳发展的中国外贸产业能减缓他们遭受更大的市场冲击。

    在在此间举行的第104届广交会上,美国QVC公司中国区采购联络主任徐红梅说:“我们在中国的采购量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持一个稳定上升的趋势。现在,我们更加需要中国。”

    有着50多年历史的广交会集聚着中国近万家出口企业,而他们身后,则是企业总数达到37万家、年出口额超过一万亿美元的中国外贸产业。由于成交效果突出,广交会被视为中国外贸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因此,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进一步恶化,并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的时候,出现在广交会上的诸多跨国采购巨头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中国外贸行业将是他们目前最好的“避风港”。

    一些企业说,这是因为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从而能够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保持外贸产业的稳定,大量生产并出口性价比稳定的日用消费品。

    以QVC为例,这家全球最大的电视购物公司和全美顶尖网络购物公司在2003年至2007年间从中国大陆采购了超过53亿美元的货品,包括服装、家电、家居及节日工艺品等,年增长幅度最高达到19%。

    徐红梅说:“在中国的采购量已经占到公司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金融危机的蔓延对公司的销售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中国仍将是QVC在全球最重要的供货商。中国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另一家美国企业--美国中央采购责任有限公司(Central Purchasing, LLC.)行政副总裁本?克尔克则说,由于美国的市场环境已经变得非常艰难,公司的赢利今年遭受了重创,他们必须加倍努力,挑选一些合格的供货伙伴。

    但他接着说:“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企业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他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1点多才送走最后一批洽谈客户,赶忙用比萨饼充饥。

    和美国商人一起对广交会及中国企业抱有很高期望的,还有来自法国、德国、丹麦、芬兰和日本的另外10家跨国采购巨头。这些企业大都在中国运作了多年,和无数中国供货商建立了稳定顺畅的合作关系。

    法国PPR公司10年多来就一直从中国采购家电类产品。“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坏消息接踵而至。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减少,支出越来越少。上个季度,公司的销售下降了10%,我们正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PPR亚洲采购董事苏家尔(Vincenzo Carrieri director of PPR Purchasing Asia)说。

    “但中国仍然是我们全球采购的首选,我们无法想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替代中国的位置。”

    他认为,中国产品有竞争力,成本相对低廉,质量也不错,在中国采购是双赢的。

    PPR去年从中国进口了价值20亿欧元的货品,占到其全球采购的80%。苏家尔预计,这种势头至少会持续10年以上。

    相对于这些老牌采购商,芬兰的欧宁(Onninen)集团2005年才开始与中国供货商合作,购买电子,卫浴和建筑材料等产品。今年8月公司在上海刚刚设立了采购中心,明年将再开一家销售公司。

    该公司远东代表处首席代表孙国涛介绍,2008年欧宁计划从中国购买2亿元的货品,比去年翻一番。在三到五年内,这个数字将力争达到20亿元。

    这些跨国采购商承认,受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但他们说,这些价格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并留给他们一定的利润空间。这就给他们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极大的转圜空间。

    “中国是一个很有活力和潜力的巨大市场。中国企业在物流及管理环节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今后会努力帮助供货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使产品更有竞争力,”孙国涛说。

    “只要人民币别升值得过快,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不要有变动,我们相信中国制造的产品就会一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克尔克说。他表示,中国产品在公司总采购份额中的比重将会继续保持65%以上。

    中国企业也愿意继续保持和这些跨国采购巨头的合作,以更好的度过市场困难期。深圳市康冠电脑技术有限公司(Shenzhen KTC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的职员几乎走遍了每一个采购商的展位,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商机。

    这家公司外销部的经理廖波帆说,欧美经济下滑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显,不过估计从今年底开始海外订单就会有所减少。“我们以前内销和外销产品的比例大概是3比1,如果形势继续恶化的话,公司有可能会考虑扩大内销份额。”

    苏家尔说,中国产品一贯具有的价格优势正面临来自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中国企业应该抓紧时间提高自己,把这种优势维持下去。而中国政府应该维持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中国制造”的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完)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