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改革直指产业结构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09-19 11:09:12   

日前,五部委发出通知,自9月15日起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市场持续已久的出口退税调整预期终于得到印证。

    本次调整后的税率升降兼有,如纺织品、钢材的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下调2-8个百分点,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率则有所提高。就相关政府部门的表态来看,强调了“新政”旨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此外,社会各界还从另外两方面认识“新政”,包括从出口方面延续了宏观调控经济过热的思路,以及缓解高额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其实,本次出口退税改革的核心意义还是在于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背后隐含了几方面重要命题:弱化资源类产业的出口导向倾向、实现高污染与高能耗产业的“进口反替代”、摆脱全球“产业初级加工厂”的地位。

    首先,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紧箍咒”,作为缺乏市场定价权的资源产品大买家,国际市场的资源价格一“打喷嚏”,国内相关产业就往往会“感冒”。而在内需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包括有色金属、天然气在内的资源、能源行业却仍在大量出口,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起码说明有非市场因素的作用。目前,如铜、铝等原材料的出口都是亏本进行的,出口企业完全靠退税补贴来持续经营,而石油等能源产品出口本身是为了获得更多利润,由于国外油价市场化程度高本无可厚非,但如加上退税刺激则会引发过度出口,背后难免是垄断利益的作用。年初恢复成品油退税后,本次改革没有涉及石油产品,令人遗憾。可以预见,我国经济增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建立在资源大量消耗基础上,对此,暂不说限制,起码也要取消对资源类企业的出口鼓励,这才是符合我们国家的战略利益与经济效率的。

    还要注意,高污染与高能耗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阻碍因素,我们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增长实现集约型,但现实中却仍需要进一步努力,重要的一环就在于出口方面。发达国家在上世纪末大多实现了“两高”产业的海外转移,其中利用市场化政策压缩其产业利润空间是重要调控策略。而我国目前没有建立起来污染惩罚与能源替代的成本约束机制,又面临较大的海外需求,如再加上出口退税类政策支持,则“两高”产业很难自动进行生产方式转换。进口替代是指减少进口、鼓励国内生产能力的政策,而 “两高”产业则应该走“进口反替代”道路,即不仅弱化鼓励其出口的政策作用,而且逐渐以进口满足国内需求,最终使“两高”产业扩张之路走到尽头。因为在环境价格体系缺位与能源耗竭的风险下,当前的产业增长成绩也会被后代人承担的苦果所冲销。以出口退税调整为契机,政府应对此有一系列政策安排。

    中国作为全球产业“初级加工厂”的地位由来已久。现在我们需要走出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低工资发展的“陷阱”。而且,只有全面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才能走上真正持续的发展道路。出口退税的结构调整,表明政府已经认识到出口产业、产品升级对整个制造业技术升级和经济优化的作用,此后在国家战略高度考虑更多配套政策是必要的。

    总之,通过出口退税改革,有望扭转产业发展中的过度“重商主义”传统,可以预见,今后的对外经济交往中不仅要看“量”,还要看“质”,并且各方会更重视国内市场与内向型产业基础的完善。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