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须转型但非须转移 关注珠三角地区改革

中国经济网  2008-04-10 9:11:25   
   在东莞采访时,记者与两家具有样本意义的外向型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对话。一家是绿洲鞋业,工厂有员工8000多,年产值约为1800—2000万双,公司在美国单一市场的销量第一。另一家是泛昌窗帘制造企业,有员工上万人,是全球最大的窗帘制造商,年出口额约为30亿元人民币。
    对话间,我们可以感觉到目前外向型企业真实的心态,话语间有隐隐的忧虑,有对变革的渴望,更有坚定的信心。
    关于当前面临困难: 
    很难但咬紧牙关能挺过去
    记者(以下简称“记”):关于海内外热议的珠三角外向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你们怎么看?
    绿洲总经理尤以力(以下简称“尤”):欧盟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限制一直很大,而在美国市场由于汇率、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本来经营就比较难了,再加上国内去年的雪灾和美国的次贷危机,现在确实是雪上加霜。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又必须和客户站在一起。但我们认为这种困难是暂时的,不是中长期的。所以今年以来经营确实出现了亏损,但我们在等待曙光来临的这一天,这一天一定会来。而且广东地方政府也非常开放,东莞这里也有很多优势,我想一定可以等到春天到来的一天。我估计这个困难时期快则到今年8、9月份就可以过去,慢则到明年初,这还要看不同性质企业的耐受度。
    你说的那些倒闭的企业,他们一定不在某一个大品牌的产业链里。总的来说,大品牌鞋企和它的产业链还是安定的,但是小品牌或者那些轻易都能被替换的作坊式的生产点,则难说了。
    泛昌窗帘制品副总经理庄锡钦(以下简称“庄”):今年的情况,讲不难是骗人的。现在每个人都要咬紧牙关挺过来。但是话说回来,大家面临的困难都是一样的。在我们这个行业,目前还没人搬离中国。我们想,如果这个行业真的挺不住,我们绝对不会是第一个挺不住。而只要我们挺住了,今后的生存环境反而会更好。因为经过这一轮洗牌,很多小企业都倒闭了。
    开拓内地市场: 
    正在考虑将稳妥推进
    记:你们现在的产品100%外销,有没有想过开拓内销市场?
    尤:当然想过,我们也觉得国内是一个大市场。但我们是做OEM的企业,我们的客户不希望我们在生产他们品牌的同时在国内自己打品牌。但我们也有考虑下一步的走向,包括做自主品牌,但脚步不会那么张扬。中国市场那么大,即便不能自创品牌,也可以为一些已经有品牌的内销企业提供加工。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全出口企业,我们也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看能不能进入这个市场。
    庄:有想过。但目前受资源限制没有办法把生产线拉得那么大。我们现在国外市场也应付不来了。
    中国的市场蛮大的,现在我们出口美国的产品以硬质窗帘为主,国内市场能不能接受还存疑。我们也需要调研一下,看准了再进入。而且国内的通路和我们现在做的国外渠道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完全是两回事。
    关于企业转移:  
    企业主体还是留在珠三角
    记:有没有考虑过把一部分低端的加工环节转移出去,降低企业的成本?
    庄:在产业转移上,我们也开始有所规划了,譬如把一部分利润相对低的产能转到了山东日照去了,但是最赚钱的部分譬如订做部分还留在东莞。山东现在的土地、电力供应和劳动力都相对充裕,而且那边还给我们提供了林地,可以种树,这可以从长远上解决我们原材料供应的问题。我们现在在这里用电,是停三供四。
    但在东莞本地,我们去年也进行了增资扩产,这里的政府开明,而且现在我们企业高端的制造部分,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做到。
    尤:我还没有想到要把企业往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甚至也没有想过往大陆其他地方转。办一家企业,除了土地、厂房等一次性投入外,企业水、电、工资等刚性成本还是差不多的。现在说山区劳动力充裕,其实招工也有困难,很多地方现在都是空巢。
    说实话,我也去过很多地方考察,也有客商提出让我们到越南去设厂,我想如果大家都想着到越南去,那么个小地方用不了几年就该缺工了,所以目前不考虑。下一步,我们有可能到墨西哥去设厂,不过那是为了开拓全球性的生产基地。 
   专家观点 

    腾笼换鸟可以但要小心引不来更大的鸟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丁力前不久刚对珠三角的外向型企业进行过专题调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我看到前几天林毅夫在深圳有一个演讲,认为中国还是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很同意这个观点。”
    以他自己近期的调研为基础,以记者近期在珠三角的调查为契入点,丁力对外向型企业很多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珠三角比较优势不能未老先衰,否则是一大灾难
    丁力认为,广东的外向型企业,无论是外资还是民营,技术含量都是比较低的,这些企业随着成本提高,竞争力逐渐下降,极有可能影响生存发展。
    下一步怎么办。现在珠三角的制造企业成本增长过快,但珠三角的比较优势不能未老先衰,我们要对珠三角的优势倍加珍惜。珠三角的比较优势消失后,对广东是一大灾难。如何保持优势则要靠创新。
    个人认为,珠三角现在的发展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哪怕是我们认为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含量也不高,产业集中度也不强。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