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改印证中国市场力量

来源:国际商报 2006-08-02 15:30:05   
看着财务送来的年中报表,张宁疲惫的心里掠过一丝快意。尽管当初将服装厂从广东迁往越南,既要熟悉当地投资环境,又要招收当地员工进行培训,那是相当的艰难,可如今跟国内不少老同行一比,还是明显“赚了”。
  这半年,国内纺织企业的出口环境还算稳定,总的出口量和出口值同比还是增长了,但是居多纺织企业的日子就和它们老总的心情一样,随着人民币汇率的起伏而落涨。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就下降2%~6%。如此算来,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来,纺织行业利润率降幅最高可达18%。
  人民币升值直接冲击着以外销为主的行业和产品。而劳动力价格、原材料成本上升,又波及到外贸企业,外向型经济的所有成份都与人民币汇率紧密相关。人民币汇制改革的路上,焦灼与尝试、预测与期待始终相伴相随,人民币升值的关联方及其关联度也一次次在事实与预言中寻找着重合部分。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国家的自主行为,尽管人民币汇率一度、甚至仍被视为贸易巨额盈余以及贸易摩擦频发的首因。从这一意义而言,当“不追求贸易顺差”的中国回应贸易顺差的巨大压力时,人民币汇改向世界证明了“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地位和力量。
  理论与现实的游离
  人民币升值冲击了出口型行业和产品,但有利于企业降低进口成本,促使进口贸易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平衡。人民币汇制“出其不意”的改革风暴搅乱了中国外贸企业一贯的经营思维,在惊慌与茫然失措的漩涡里,部分外贸企业听到了市场的另一种声音及其画外音。一年来,整个中国外贸都在这样期待。
  海关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顺差达千亿美元,初级产品进口增幅总体回落,工业制成品进口步伐放慢。2006年1~6月,外贸盈余为600多亿美元,近年的进口两强大豆与钢材的进口,或增势迅减,或下降明显。
  “人民币升值并没有明显促进进口。”人民币升值,没有带走中国巨额的顺差压力,也没有挥去贸易摩擦频发的阴影。有关“人民币升值”与“外贸平衡”延续了一个时期的梦想终结在数字与论断之中。
  人民币升值与促进进口增长,这个理论上的关联缘何游移在事实的边缘?“进口是企业的市场行为,它要最终取决于国内的投资需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国内预期的投资增长的回升出现了一定的滞后,带动进口的效应尚未显现。
  在贸易摩擦方面,理论上认为,人民币升值促使出口价格一定幅度的提高,同时,进口增加顺差减少,这些因素均有利于减少国外对我国产品出口倾销的指控,但这也仅仅停留于推理层面。人民币汇改一年,中国的贸易摩擦依然沿着它预测的轨迹运行着,“贸易摩擦高峰期”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出现略微缓解的迹象。
  人民币升值企业提高出口价格,“还取决于行业平均利润率、行业产能、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进口商谈判能力以及出口提价的边际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接受采访时,不止一家外贸企业表示,人民币升值后,与进口商协商相应地提高了产品的出口价格,但具体提价则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商务部谈判办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美国议员曾提出,对中国进口的商品统一征收27.5%的税收,以抵消其从人民币被低估而获得的利益。人民币实行“市场调节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后,迄今升值最高为3%左右,提价幅度显然不可能达到美方的预期。
  曾几何时,贸易顺差担纲了贸易摩擦的首因,“人民币被低估”则被固执地视为出口强劲或贸易巨额顺差的来源,中国的外贸企业涉水人民币汇改一年,相当的企业在饱尝挣扎的苦楚后,紧握住市场经济的规则,在跌宕起伏的汇率中冲浪前行。
  仍然看好引资前景
  “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到外商来华投资”,这种担忧伴随着汇改的起步似乎日趋强烈,最初的分析预测与一年后的事实好像遥相呼应。人民币汇改与吸引外资之间存在因果的关联?
  预言一:人民币升值,以美元为股本金的外商投资企业,兑换人民币的能力会减少,使外商投资的成本随之增加,从而削弱外商来华投资的利益冲动。
  预言二:人民币的升值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外商将会加速分配企业利润,提高可分配利润的汇出比例,决策实施新的投资方案,不利于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增资扩股。
  预言三:人民币升值将促使外商减少对不利影响较多的行业的投资,增加对成长性好的行业的投资,有利于调整我国外资结构,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促进利用外资增长方式的转变。
  然而事实是,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6月,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略有下降,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750家,同比下降6.8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4.28亿美元,同比下降0.47%。在盘点人民币汇改时,市场有一种观点将预言与事实二者“合理地”联系了起来--人民币升值给利用外资带来了负面效应。
  为此,专家认为,有两组统计数据不容忽视。数据一:2005年1~6月,我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1212家,比上年同期下降1.7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5.63亿美元,同比下降3.18%。数据二:2005年1~11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9679家,同比增长1.1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0%。
  上述统计显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在人民币汇改前就已然出现了下降的迹象,而在人民币汇改半年后,外商投资新设企业却出现反弹,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降幅略有缩减。
  “吸收外资下降的原因不在于人民币升值”,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金柏生说。
  金柏生分析指出,随着吸收外资的选择性加强,特别是东部地区土地保有量下降,西部地区由于受人才、市场等局限,中国新一轮吸引外资不会是爆发性的。此外,中国吸引外资还受到出口退税政策、统计口径趋紧以及国际投资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但是,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加大了地方招商引资工作的难度。浙江省武义县外经贸局的陈义鑫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三资企业产业工人月工资为1000元左右,即121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两个百分点,就要多支付2.4美元工资,同时土地、电力、原材料等价格也相应上升2%。
  “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吸引外资的前景和趋势仍然看好。”金柏生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尤其软环境对外商有吸引力,政务透明度提高,“三农”政策将不断强化消费市场和劳动力的优势,如果世界大形势不突变,“来华外商投资将稳步增长”。
  “外商投资者衡量投资的标准,人民币升值与否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主要看投资的市场盈利率,投资的行业前景,以及继续融资的可能性。”陈义鑫如是表示。以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并购经营权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70多亿元,人民币升值后,外方须增加1.4亿元的投入,由于投资收益看好,外方并不没有改变投资意向。
  拓展“走出去”的空间
  “未来收入来源如果仍是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将产生正关联效应。”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大中国区的CFO周庆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联想的收入和结构比较平衡,也就是说,以人民币计价的收入和成本占比较接近,总体来说,汇率变化对联想影响不大。
  人民币升值使企业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空间增强,但对于“在不发达国家从事农业开发是弊大于利”。中国农垦集团海外开发部主任王桂珍告诉记者,中垦集团主要在非洲从事加工业,机械设备以及包括豆粕、添加剂在内的生产资料,都需要从国内运过去,人民币升值增加了成本和海运费。
  对于“就地取材”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人民币升值则降低了它们在国外的投资成本,利用当地原料生产增加了利润空间。李雨时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推动企业“走出去”兴办加工贸易或承接资源开发项目,并推动中国企业境外上市。
  人民币升值后,中国企业在境外开发的原材料和资源运回国内增加了进口利润,也使得企业在境外上市、海外私募时,用外币计价的公司价值得到增值。
  但陈义鑫认为,升值对企业设立境外贸易性机构将产生负面影响,设立境外办事处和贸易性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出口服务,升值导致企业出口能力下降,同时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影响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分支机构的积极性。
  同时,升值减弱了境外企业带动出口的能力。以浙江省为例,按2004年年企业带动出口19亿美元计算,汇率上升2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带动出口减少3000多万美元左右。
  人民币升值对涉外工程承包风险与机会并存。“施工设备大都在国内采购,借贷人民币而还以美元,这种方式使得公司遭受三四万元的损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财务部会计师张海涛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还使得在国内采购国内设备的优势丧失,竟标时不得不提高报价。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浙江外经贸厅一位官员表示,对业主付款项目,企业成本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企业以人民币表现的利润则随汇率的下降而减少。对贷款项目,买方信贷项目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与业主付款项目情况基本相同,卖方信贷收美元还人民币的项目收益减少最大。对投资项目,已签合同或已经投入运营的项目有可能出现亏损,而未签合同项目,则可减少融资成本。
  将汇率风险管理进行到底
  汇率风险的规避或化解改变了外贸企业的微观谈判直至宏观战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企业并没有因人民币汇率浮动而起伏不定,他们加强企业内部整顿,充分运用现有政策和市场工具防范汇率风险,赢得了汇改“元年”的平稳发展。
  浙江恒友电器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而同处一县的另外一家服装自营出口企业,因行业利润微薄,加上汇率波动以及收汇滞后,该企业已经不敢接单。像这家企业一样处境艰难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还有不少。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于中国的涉外企业以及政府部门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经过一年的摸索、试验与适应,包括企业在内的相关部门都试图去建立自己的一套应对机制。记者从采访中获得的一份材料看到,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在汇改之初就从政府层面提出了较完善的的应对方案。
  “引导企业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出口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出口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加快人才培养,快速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做好预警预测工作,为企业做好参谋。”这是一个最基层政府部门提出的应对措施,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都建立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方案,体现了我国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在加强,但这些方案在实践中究竟发挥了作用与否,或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恐怕是我们现在要审视的。”浙江外经贸厅的一位官员强调。
  这位官员提出,政府部门以及银行部门在指导企业规避风险时,要将长期规划和短期可行性或操作性的措施相结合。比如,培训企业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押汇等金融手段适当规避汇率风险,以及通过适当的美元贷款来降低利息支出和汇差损失;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向供应链两端分担升值的压力。
  浙江外经贸厅和外汇管理部门联合签发的一份文件提出,涉外企业要“积极改善外贸业务结算方式。通过缩短收付汇时间、控制远期结算方式来降低汇率风险。提高商务谈判能力和议价能力,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对外付汇尽可能使用软货币,收汇尽可能使用硬货币,或者使用软硬货币组合法,抵消汇率变化风险。”
  “扩大进口贸易,使进口外汇头寸轧抵出口外汇头寸,实现外汇头寸的自动抛补。积极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尽量发挥自身优势,在海外创办生产加工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窗口,或通过合用、利用当地的营销网络,把产品直接渗入当地的商业和营销体系,既避免了汇率风险,又增加利润。”浙江这样鼓励企业积极调整外贸业务结构。“只有具体的才可能是有实际效果的。”浙江外经贸厅的上述官员如是说。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