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顺差 出口不应独自承担“重责”
又是两个牵动国人神经的数字:上半年中国外贸顺差1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在专家所称“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业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性最大挑战之一”的背景下,这两个静态的数字又将成为某些国家就此变本加厉所做政治“文章”的注脚,亦或成为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新一次涅磐的起点?
目前看来,导致顺差激增的“罪责”主要被推到外贸出口头上。有人呼吁出台一系列抑制出口的政策,放缓中国出口企业的发展步伐。
诚然,贸易顺差确由出口行为所致,但造成中国出口迅增的根本性原因到底是什么?出口行为本身能否或是否应该承担全部“责难”?
“降低顺差”的重任又能否或是否应该全靠中国外贸企业来扛起?
刺激出口的深层原因顺差问题归根结底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相关。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陈泽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他解释说,任何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四项基本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市场。四项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才可能组成正常的经济运转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在四项因素中始终最为丰裕。
一份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2400万人,但我国目前每年只能解决1200万人的就业问题,还有1200万人处于不稳定的就业状态。这个趋势大致要持续到2024年。届时,由于新增人口比率的降低,新增劳动就业数量才可能放缓。
一面是巨大的劳动供给,另一面我们又不可能将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输出到国外。而素有“不出境的劳动输出”的加工贸易,便成为吸纳这些富余劳动力的最有效方式。
巨大供给的存在,也导致我国劳动力层面的工资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大量低收入水平人群的存在,自然很难推动内需有效增长。这样,基于历史、政策等原因导致的国内生产能力在当前的累积释放,与国内需求的极不对称,使我们只能通过出口进行释放和平衡。
虽然近年来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刺激内需增长,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陈泽星指出,这点成绩尚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如果中国离开出口,主要依靠内需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和平衡国内外市场,应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是非常困难的。
下半年顺差有望回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日前公开指出,前6个月顺差高启源于两大因素:一是出口退税新政自7月1日起实施,部分企业“赶出口”;二则关乎产业结构。在1000多亿美元顺差中,主要部分仍是由于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
除此之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新一轮投资周期中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特别是重化工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更为突出,形成了钢铁、船舶、汽车、机械设备、化工等新的出口生力军。
而我国生产要素价格偏低也是外贸顺差扩大的原因之一。虽然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对利率、汇率、劳动力工资、土地价格、出口退税率等影响要素价格的因素全面进行了调整,但调整还未达到预期效果。
王新培强调,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随着“赶出口”因素的消失和相关政策调整效应的逐步显现,贸易顺差在下半年将有所回落。
部分专家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造成中国贸易顺差持续高速增长非“一日之寒”,有其历史性和必然性,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有密切关系,短期内增幅回落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更多调控政策或将即至
业内人士预期,上半年顺差数字可能刺激政府进一步出台调控政策。此前,业界一直盛传今年下半年政府将出台加工贸易新政,主要是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并在保证金台账制度和国货复进口相关管理措施上更为严格。若此政策出台,企业的资金周转将受到严重影响。据悉,很多地方正就此话题进行调研。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所有的政策调整都要考虑调整的对象和调整的压力。如何更加均匀地分散政策的调整负担,是非常重要的。
受访的外贸人士普遍认为,国家为缓解顺差而出台的主要针对出口的调控政策,对降低顺差必然有效,但如果密度过大、幅度过猛,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未可预知。
陈泽星指出,顺差过大是一系列因果关系的结果,并不应由中国外贸独自承担全部压力,仅靠限制出口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国家应该更多地在刺激进口上做文章。
在专家所称“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业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性最大挑战之一”的背景下,这两个静态的数字又将成为某些国家就此变本加厉所做政治“文章”的注脚,亦或成为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新一次涅磐的起点?
目前看来,导致顺差激增的“罪责”主要被推到外贸出口头上。有人呼吁出台一系列抑制出口的政策,放缓中国出口企业的发展步伐。
诚然,贸易顺差确由出口行为所致,但造成中国出口迅增的根本性原因到底是什么?出口行为本身能否或是否应该承担全部“责难”?
“降低顺差”的重任又能否或是否应该全靠中国外贸企业来扛起?
刺激出口的深层原因顺差问题归根结底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相关。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陈泽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他解释说,任何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四项基本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市场。四项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才可能组成正常的经济运转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在四项因素中始终最为丰裕。
一份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2400万人,但我国目前每年只能解决1200万人的就业问题,还有1200万人处于不稳定的就业状态。这个趋势大致要持续到2024年。届时,由于新增人口比率的降低,新增劳动就业数量才可能放缓。
一面是巨大的劳动供给,另一面我们又不可能将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输出到国外。而素有“不出境的劳动输出”的加工贸易,便成为吸纳这些富余劳动力的最有效方式。
巨大供给的存在,也导致我国劳动力层面的工资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大量低收入水平人群的存在,自然很难推动内需有效增长。这样,基于历史、政策等原因导致的国内生产能力在当前的累积释放,与国内需求的极不对称,使我们只能通过出口进行释放和平衡。
虽然近年来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刺激内需增长,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陈泽星指出,这点成绩尚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如果中国离开出口,主要依靠内需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和平衡国内外市场,应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是非常困难的。
下半年顺差有望回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日前公开指出,前6个月顺差高启源于两大因素:一是出口退税新政自7月1日起实施,部分企业“赶出口”;二则关乎产业结构。在1000多亿美元顺差中,主要部分仍是由于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
除此之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新一轮投资周期中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特别是重化工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更为突出,形成了钢铁、船舶、汽车、机械设备、化工等新的出口生力军。
而我国生产要素价格偏低也是外贸顺差扩大的原因之一。虽然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对利率、汇率、劳动力工资、土地价格、出口退税率等影响要素价格的因素全面进行了调整,但调整还未达到预期效果。
王新培强调,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随着“赶出口”因素的消失和相关政策调整效应的逐步显现,贸易顺差在下半年将有所回落。
部分专家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造成中国贸易顺差持续高速增长非“一日之寒”,有其历史性和必然性,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有密切关系,短期内增幅回落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更多调控政策或将即至
业内人士预期,上半年顺差数字可能刺激政府进一步出台调控政策。此前,业界一直盛传今年下半年政府将出台加工贸易新政,主要是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并在保证金台账制度和国货复进口相关管理措施上更为严格。若此政策出台,企业的资金周转将受到严重影响。据悉,很多地方正就此话题进行调研。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所有的政策调整都要考虑调整的对象和调整的压力。如何更加均匀地分散政策的调整负担,是非常重要的。
受访的外贸人士普遍认为,国家为缓解顺差而出台的主要针对出口的调控政策,对降低顺差必然有效,但如果密度过大、幅度过猛,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未可预知。
陈泽星指出,顺差过大是一系列因果关系的结果,并不应由中国外贸独自承担全部压力,仅靠限制出口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国家应该更多地在刺激进口上做文章。
· 我四家会员企业通过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 | |||
· 废瓷100%再利用 ,景德镇国内首创废瓷回收新工 | |||
· 告别营业税,拥抱增值税新时代 | |||
--------------------------------------------------- | |||
· 美国税改后,世界会怎样? | |||
· 港口反垄断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 | |||
· 出货注意!法美俄等多国海关有新规定, | |||
--------------------------------------------------- | |||
· “一带一路”专利保护的新思考 | |||
· 阿根廷发布对华陶瓷卫生洁具反倾销初裁 | |||
· 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案期中复审公告 | |||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即时资讯 |
本月排行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