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路上 中国陶瓷缺什么
中国陶瓷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陶瓷产量占世界的1/3强,从数量上可谓是超级大国。但是中国陶瓷大而不强,产能严重过剩,与国外先进陶瓷相比,在许多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出口量少价低,在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制约了陶瓷工业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在在出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丰收,但与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分析制约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陶瓷工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欠缺。
一、缺乏合作机制。竞争是客观规律,但同时并不排斥合作。合作的基础是理性竞争所形成的诚信。只有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温州就做得非常好:温州经济被称为“鸟群经济”,即使一只大鸟被击垮,鸟群却还在。温州的企业群对内分工协作,对外形成极强优势。前不久,湖北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到温州去订货,他们自己做不了就将旁边的企业拉过来一起谈,结果这位董事长一下子订了几千套模具。温州人的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令人感慨。国内陶瓷行业由于缺乏这种合作机制,企业之间是一盘散沙,沟通与互动不够,难以形成区域性的竞争力量。有些企业为了赚钱,不惜自相残杀,搞窝里相斗,大家拼得你死我活,形成了恶性竞争,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元气大伤。前段时间在广交会上有些陶瓷厂家把价格压得非常低,偷偷摸摸和人家交易。由于缺乏合作机制,致使外商乘机钻空子进行压价,利用各厂的报价两边反复挤压,致令出口成交价格一再下滑。国内陶瓷企业应认识到:竞争是无情的,但应是有序的。企业竞争要靠品质、靠信誉、靠策略,而不能靠竞相压价。企业之间应加强自律,相互约束,要在参与竞争的同时,加强联合与合作,通过在内外力的合力中发展壮在自己。
二、缺乏创新能力。有限的是脚,无限的是路。只有在技术、产品、市场经营模式和理念等方面保持并具有创新的高度敏感性,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际上著名的陶瓷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技术等创新工作。往往是先有设计,后有产品。他们的设计理念前卫而专业,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善于把陶瓷产品当作艺术装饰品来处理,善于研究消费者市场当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教育,将文化融入产品创新之中,并做到对陶瓷产品以及制造工艺技术设备的发展趋势十分了解,创新产品时与创新技术并盘考虑,有的创新甚至打破了了行业界限,突破了空间限制,所以他们的产品极具市场潜力和优势,在行业中总是引导潮流。而国内陶瓷企业往往是“内地跟着广东走,广东跟着台湾走,台湾跟着欧洲跑”,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的本领,习惯于跟风和模仿,老是跟在人家后面跑,甚至有些不良的抄袭之风,很多所谓创新的产品都是从外面引进来的,产品开发管理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之路。不少企业的设备、技术都是老化状态,前瞻性的技术不多。许多企业缺乏较高水平的科研开发环境条件,开发设计力量薄弱,热衷于用老产品低价格去抢市场,产品缺乏独创品位,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个性风格特色,对自己的消费市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认识,尤其是细微到认识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和消费倾向等,使产品竞争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国内陶瓷企业从现在起必须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否则,广大陶瓷市场今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外来陶瓷“侵占”,缺乏强势开发设计理念和能力的国内陶瓷将无所作为。
三、缺乏世界品牌。设计优良的著名品牌已成为国外陶瓷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主要策略。意大利、西班牙在过去几年里都有保持了其总销量60%以上的出口,没有因为国际局势与油价影响太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其国际市场塑造了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在不久的计划中,他们同样会有更多更优质的知名品牌推向国际国内市场。相比之下,中国陶瓷就缺乏响当当的国际知名品牌,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实施品牌战略了,但力度还不够,除了鹰牌、新中源、东鹏、蒙娜丽莎等十余家企业和产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外,许多陶瓷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做品牌和培育运作品牌,品牌影响力十分薄弱,普遍存在档次低、品牌少、名气小的问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与国际陶瓷品牌抗衡。随着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抢摊登陆中国市场,眼下在品牌竞争中已逊色的国内陶瓷,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还有继续被拉大距离之忧。品牌建设对市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国内陶瓷企业应以此为鉴,加大实施品牌战略力度,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品牌,开拓一片市场,像海尔那样,把品牌轰轰烈烈地做到国际市场上去。
四、缺乏民族个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陶瓷凝聚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文化艺术的结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陶瓷伴随了中国兴衷荣辱的整个历史进程,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演绎着一种艺术风格,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都可以创造出一种系列的产品,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上下五千年,中国创造了多少精美绝伦的陶瓷文化艺术作品,产生了多少陶瓷名家,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因此,展现在世界的中国陶瓷应充分体现5000年陶瓷文化的底蕴。然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以为矫揉造作地给产品取个“洋名”就算走向世界了,不注重挖掘中国的陶瓷文化,产品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更缺乏表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中国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生产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设计领域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将陶瓷产品与华夏优秀的艺术传统与时代审美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悠久的历史与当今顶尖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新观点完美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我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牌,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精美的而且文化的,不仅有自已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缺乏科学管理。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管理相当严格规范,管理监控机制、管理意识、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科学合理。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虽然在经营管理上突破了集约化和市场化经营的特点,但与国际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对接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营观念滞后,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经营决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许多企业管理无标准、不严格、不规范,管理监控机制不科学、不合理,企业理念无连贯性,管理规章制度不实不细,资金、设备、人才的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
六、缺乏合理的结构。中国陶瓷经过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聚积并暴露出来,成了阻碍进一步以展的羁绊。一是产品结构不优。我国陶瓷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混合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装备的更新,也就没有质量分析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近几年,不规范的竞争环境使国内一些陶瓷企业被卷入了低价位竞争的旋涡之中,在“宁可丢利,不可丢地”的思想支配下,出现了高负债和成本倒挂的现象,许多企业出现亏损和半亏损,导致了自我积累能力的减弱,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少企业为了赢得市场,打着低档次旗号。以劣质低价产品参与竞争,生产劣质产品,价廉质次的产品冲击市场,导致规模与效益不能充分体现。正是这种市场格局,使国内陶瓷行业出现了增量不增收,有规模无效益的尴尬局面,竞争能力大打折扣,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二是组织结构不大。许多企业规模较小,没有一批“旗舰”式的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一展高低。三是经营结构不专。许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不能以特色的专业化打造市场先锋。四是区域结构不平衡。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地陶瓷生产过度集中,而西部地区则比较落后,虽然东陶西进受到推崇,但步伐依旧很慢,不利于陶瓷工业的协调发展。
七、缺乏配套服务。国内陶瓷企业一般把产品卖了就算了,很少注重服务,即使有服务,也一般是售中售后服务的居多。而国外知名陶瓷企业,不仅注重售中售后服务,更注重售前的服务,从产品开发生产就考虑如何为用户服务,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这一条龙的服务都考虑到用户方便和怎么对用户有利,把怎么设计、怎么应用、怎么配套等消费者关心的一系列服务系统的问题都考虑得非常周到细致。
八、缺乏经营方略。随着现代营销观念和信息化、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国外许多知名陶瓷企业在市场开发上已经转变到利用电子商务、代理等现代科技进行现代营销方式上来。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还停留在等顾客上门看样购货等传统的销售方式上,很少利用互联网进行与顾客的互动营销,很少利用三维图像进行产品的整体效果展示,很少利用这些现代技术与手段对高要求、高品位、高消费客户群提供个性化、全方位、从品牌选择到设计辅贴等整体服务的营销。许多企业缺乏国际营销经营经验,营销手段落后,对一些国际贸易的操作方法和规则比较陌生,在体制和运作等方面不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与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相比,市场开发能力差,市场渠道少。从产品推广上看,目前国内80%企业的推广手段都是硬性广告模式,广告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多是停留在对企业名称和产品名称的推广上。许多企业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管理与生产经营、提高质量和技术创新上,而是放在了研究所谓的营销艺术技巧上,靠众多的评先、评奖、认证活动,靠领导行为方式进行产品推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效果平平。而国外知名陶瓷企业从市场营销、产品策划和概念炒作等方面都有其奇特过人之处,成为我们的榜样。
九、缺乏高素质人才。从我国陶瓷行业人才素质的现状看,熟悉国际贸易和市场运作有关规则的人才不多,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足,精英级人才奇缺,许多企业的厂长(经理)对国际国内同行业发展水平均一知半解,有的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不懂得净资产、增加值、收益权等基本概念,看不明白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企业不重视人才的现象也相当严重。由于不重视人才,不能正确地识人、选人、育人、用人,一方面造成了企业,职工素质低,信息渠道不灵。另一方面,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缺乏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人才流失的现象相当严重,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十、缺乏国际意识。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的经济全球化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极为注重外向型的发展,把努力开发国际市场当作企业生存的首选条件,始终把产品出口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善于搜集各种陶瓷商业与技术情报,了解世界各国陶瓷生产技术水平状况和产品市场走向,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改进经营与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国际市场需求。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目光短浅、视觉小,外贸国际市场活动不足,没有到国际市场上求发展、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只会在家门口参与国内市场的恶性竞争。
十一、缺乏战略管理。陶瓷企业要发展,实现做大做强,不能没有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所谓战略管理,是指进行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以便组织通过跨功能决策而达到其目标的一种艺术与科学。由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要求不断地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形成一个动态和连续的战略管理过程,可使企业更主动地对未来作出反应。因此,企业战略及其管理(操作)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目前,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大,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企业能否灵活有效地综合利用内部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预测行业前景也变得更加必要,战略重要性也显得十分突出。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把战略管理放到突出位置,而国内陶瓷企业缺乏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和把握,企业发展缺乏远见,呈现过分的近视,从而使核心竞争力大大减弱。
李国庆
一、缺乏合作机制。竞争是客观规律,但同时并不排斥合作。合作的基础是理性竞争所形成的诚信。只有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温州就做得非常好:温州经济被称为“鸟群经济”,即使一只大鸟被击垮,鸟群却还在。温州的企业群对内分工协作,对外形成极强优势。前不久,湖北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到温州去订货,他们自己做不了就将旁边的企业拉过来一起谈,结果这位董事长一下子订了几千套模具。温州人的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令人感慨。国内陶瓷行业由于缺乏这种合作机制,企业之间是一盘散沙,沟通与互动不够,难以形成区域性的竞争力量。有些企业为了赚钱,不惜自相残杀,搞窝里相斗,大家拼得你死我活,形成了恶性竞争,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元气大伤。前段时间在广交会上有些陶瓷厂家把价格压得非常低,偷偷摸摸和人家交易。由于缺乏合作机制,致使外商乘机钻空子进行压价,利用各厂的报价两边反复挤压,致令出口成交价格一再下滑。国内陶瓷企业应认识到:竞争是无情的,但应是有序的。企业竞争要靠品质、靠信誉、靠策略,而不能靠竞相压价。企业之间应加强自律,相互约束,要在参与竞争的同时,加强联合与合作,通过在内外力的合力中发展壮在自己。
二、缺乏创新能力。有限的是脚,无限的是路。只有在技术、产品、市场经营模式和理念等方面保持并具有创新的高度敏感性,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际上著名的陶瓷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技术等创新工作。往往是先有设计,后有产品。他们的设计理念前卫而专业,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善于把陶瓷产品当作艺术装饰品来处理,善于研究消费者市场当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教育,将文化融入产品创新之中,并做到对陶瓷产品以及制造工艺技术设备的发展趋势十分了解,创新产品时与创新技术并盘考虑,有的创新甚至打破了了行业界限,突破了空间限制,所以他们的产品极具市场潜力和优势,在行业中总是引导潮流。而国内陶瓷企业往往是“内地跟着广东走,广东跟着台湾走,台湾跟着欧洲跑”,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的本领,习惯于跟风和模仿,老是跟在人家后面跑,甚至有些不良的抄袭之风,很多所谓创新的产品都是从外面引进来的,产品开发管理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之路。不少企业的设备、技术都是老化状态,前瞻性的技术不多。许多企业缺乏较高水平的科研开发环境条件,开发设计力量薄弱,热衷于用老产品低价格去抢市场,产品缺乏独创品位,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个性风格特色,对自己的消费市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认识,尤其是细微到认识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和消费倾向等,使产品竞争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国内陶瓷企业从现在起必须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否则,广大陶瓷市场今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外来陶瓷“侵占”,缺乏强势开发设计理念和能力的国内陶瓷将无所作为。
三、缺乏世界品牌。设计优良的著名品牌已成为国外陶瓷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主要策略。意大利、西班牙在过去几年里都有保持了其总销量60%以上的出口,没有因为国际局势与油价影响太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其国际市场塑造了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在不久的计划中,他们同样会有更多更优质的知名品牌推向国际国内市场。相比之下,中国陶瓷就缺乏响当当的国际知名品牌,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实施品牌战略了,但力度还不够,除了鹰牌、新中源、东鹏、蒙娜丽莎等十余家企业和产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外,许多陶瓷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做品牌和培育运作品牌,品牌影响力十分薄弱,普遍存在档次低、品牌少、名气小的问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与国际陶瓷品牌抗衡。随着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抢摊登陆中国市场,眼下在品牌竞争中已逊色的国内陶瓷,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还有继续被拉大距离之忧。品牌建设对市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国内陶瓷企业应以此为鉴,加大实施品牌战略力度,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品牌,开拓一片市场,像海尔那样,把品牌轰轰烈烈地做到国际市场上去。
四、缺乏民族个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陶瓷凝聚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文化艺术的结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陶瓷伴随了中国兴衷荣辱的整个历史进程,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演绎着一种艺术风格,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都可以创造出一种系列的产品,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上下五千年,中国创造了多少精美绝伦的陶瓷文化艺术作品,产生了多少陶瓷名家,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因此,展现在世界的中国陶瓷应充分体现5000年陶瓷文化的底蕴。然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以为矫揉造作地给产品取个“洋名”就算走向世界了,不注重挖掘中国的陶瓷文化,产品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更缺乏表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中国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生产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设计领域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将陶瓷产品与华夏优秀的艺术传统与时代审美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悠久的历史与当今顶尖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新观点完美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我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牌,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精美的而且文化的,不仅有自已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缺乏科学管理。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管理相当严格规范,管理监控机制、管理意识、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科学合理。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虽然在经营管理上突破了集约化和市场化经营的特点,但与国际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对接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营观念滞后,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经营决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许多企业管理无标准、不严格、不规范,管理监控机制不科学、不合理,企业理念无连贯性,管理规章制度不实不细,资金、设备、人才的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
六、缺乏合理的结构。中国陶瓷经过近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聚积并暴露出来,成了阻碍进一步以展的羁绊。一是产品结构不优。我国陶瓷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混合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装备的更新,也就没有质量分析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提高,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近几年,不规范的竞争环境使国内一些陶瓷企业被卷入了低价位竞争的旋涡之中,在“宁可丢利,不可丢地”的思想支配下,出现了高负债和成本倒挂的现象,许多企业出现亏损和半亏损,导致了自我积累能力的减弱,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少企业为了赢得市场,打着低档次旗号。以劣质低价产品参与竞争,生产劣质产品,价廉质次的产品冲击市场,导致规模与效益不能充分体现。正是这种市场格局,使国内陶瓷行业出现了增量不增收,有规模无效益的尴尬局面,竞争能力大打折扣,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二是组织结构不大。许多企业规模较小,没有一批“旗舰”式的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一展高低。三是经营结构不专。许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不能以特色的专业化打造市场先锋。四是区域结构不平衡。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地陶瓷生产过度集中,而西部地区则比较落后,虽然东陶西进受到推崇,但步伐依旧很慢,不利于陶瓷工业的协调发展。
七、缺乏配套服务。国内陶瓷企业一般把产品卖了就算了,很少注重服务,即使有服务,也一般是售中售后服务的居多。而国外知名陶瓷企业,不仅注重售中售后服务,更注重售前的服务,从产品开发生产就考虑如何为用户服务,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这一条龙的服务都考虑到用户方便和怎么对用户有利,把怎么设计、怎么应用、怎么配套等消费者关心的一系列服务系统的问题都考虑得非常周到细致。
八、缺乏经营方略。随着现代营销观念和信息化、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国外许多知名陶瓷企业在市场开发上已经转变到利用电子商务、代理等现代科技进行现代营销方式上来。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还停留在等顾客上门看样购货等传统的销售方式上,很少利用互联网进行与顾客的互动营销,很少利用三维图像进行产品的整体效果展示,很少利用这些现代技术与手段对高要求、高品位、高消费客户群提供个性化、全方位、从品牌选择到设计辅贴等整体服务的营销。许多企业缺乏国际营销经营经验,营销手段落后,对一些国际贸易的操作方法和规则比较陌生,在体制和运作等方面不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与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相比,市场开发能力差,市场渠道少。从产品推广上看,目前国内80%企业的推广手段都是硬性广告模式,广告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多是停留在对企业名称和产品名称的推广上。许多企业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管理与生产经营、提高质量和技术创新上,而是放在了研究所谓的营销艺术技巧上,靠众多的评先、评奖、认证活动,靠领导行为方式进行产品推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效果平平。而国外知名陶瓷企业从市场营销、产品策划和概念炒作等方面都有其奇特过人之处,成为我们的榜样。
九、缺乏高素质人才。从我国陶瓷行业人才素质的现状看,熟悉国际贸易和市场运作有关规则的人才不多,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足,精英级人才奇缺,许多企业的厂长(经理)对国际国内同行业发展水平均一知半解,有的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不懂得净资产、增加值、收益权等基本概念,看不明白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企业不重视人才的现象也相当严重。由于不重视人才,不能正确地识人、选人、育人、用人,一方面造成了企业,职工素质低,信息渠道不灵。另一方面,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缺乏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人才流失的现象相当严重,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十、缺乏国际意识。国外先进陶瓷企业的经济全球化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极为注重外向型的发展,把努力开发国际市场当作企业生存的首选条件,始终把产品出口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善于搜集各种陶瓷商业与技术情报,了解世界各国陶瓷生产技术水平状况和产品市场走向,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改进经营与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国际市场需求。而国内许多陶瓷企业目光短浅、视觉小,外贸国际市场活动不足,没有到国际市场上求发展、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只会在家门口参与国内市场的恶性竞争。
十一、缺乏战略管理。陶瓷企业要发展,实现做大做强,不能没有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所谓战略管理,是指进行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以便组织通过跨功能决策而达到其目标的一种艺术与科学。由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要求不断地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形成一个动态和连续的战略管理过程,可使企业更主动地对未来作出反应。因此,企业战略及其管理(操作)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目前,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大,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企业能否灵活有效地综合利用内部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预测行业前景也变得更加必要,战略重要性也显得十分突出。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把战略管理放到突出位置,而国内陶瓷企业缺乏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和把握,企业发展缺乏远见,呈现过分的近视,从而使核心竞争力大大减弱。
李国庆
· 我四家会员企业通过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 | |||
· 废瓷100%再利用 ,景德镇国内首创废瓷回收新工 | |||
· 告别营业税,拥抱增值税新时代 | |||
--------------------------------------------------- | |||
· 美国税改后,世界会怎样? | |||
· 港口反垄断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 | |||
· 出货注意!法美俄等多国海关有新规定, | |||
--------------------------------------------------- | |||
· “一带一路”专利保护的新思考 | |||
· 阿根廷发布对华陶瓷卫生洁具反倾销初裁 | |||
· 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案期中复审公告 | |||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即时资讯 |
本月排行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