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为泉州民营经济创新转型支招

泉州晚报 2015-05-20 14:54:45   

 

人物名片

    厉以宁,1930年生于江苏南京,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北大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曾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曾主持《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李克强、李源潮、陆昊、孟晓苏等都师从他,他的学生在中国各个领域中身居要位。

谈“海丝先行区”“一带一路”关键是制度创新

     “‘ 一带一路’,关键是制度创新”,厉以宁指出,继续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不要让外生力量的干预削弱体制及其具有的机制所产生的自我调节作用。泉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可以走贸易与投资并重的多样化发展之路,积极拓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同时,作为海丝新起点,注重发挥泉州作为“金改区”的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谈“新常态”为泉州民营经济转型支招

    入新常态,不仅要求结构走向合理化,而且要求以技术创新带动生产,而不是单纯追求速度而忽视增长质量”,厉老师为泉州民营经济转型再度支招。

    和泉州民营企业家交流时指出,民营经济要转型,在产品方面应当把握四个原则:1.让产品更个性化,尤其是泉州的民生产业产品。2.让服务业更人性化。3.把品牌打到国外。4.把顾客留在国内。政府要动员民间资本参与投资,鼓励泉州的民营企业投资到国家允许的一些领域,提高国有、民营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大大提高资本的效率。泉州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形成职业经理人制度,处理好人才使用中“论亲”、“论贤”的关系,把家族制、家庭制带来的股权不清晰以及其他经营管理问题解决好,实现较好转型。

    企业家探讨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和经济下行压力时,厉老师鼓励大家要树立信心,靠单枪匹马难以制胜,要抱团取暖、抱团发展,在体制改革、技术创新方面强化协作。他风趣地说,中国古话说“同甘共苦”,“同甘”要靠制度,“共苦”则是遇到困难要靠精神力量,靠道德力量的调节,才能共渡难关。他希望泉州要进一步成为民营企业的中心和小微企业的中心,还要成为文化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谈“泉州制造2025” 出路在于自主创新产业升级

    听到自己的学生谈到泉州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并成为全国首个地方试点的有关情况后,厉以宁认为,制造业是工业化大潮中最重要的产业,其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泉州制造2025”要抓好三个要点:一是使一部分较为领先的企业实现由制造业价值链低端和中端的位置升到高端的位置;二是一定要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配合;三是位于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同样需要自主创新。

    他指出,经济结构比经济总量更重要,技术创新是打造经济“双引擎”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重在效率,重在产品竞争力,如果不早下功夫,就会跟不上形势。厉老师还为泉州民营制造企业点赞——“泉州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素来很有活力,创新和创业大有可为”。

     在泉州活动期间,厉以宁为泉州清源山留下了“缓流总比急流宽”的题词,这句富有辩证意味的诗,凝聚了他对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泉州经济创新转型的鼓励和期许。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