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优势的六大杀手
全球化曾经推动了中国。香港制造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涌向内地沿海地区。后来,一些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进入中国,因为它们的竞争对手已经在那里了,很快供应商就聚集到组装商周围,形成高效的工业区。这个国家则成为大大小小的制造商们生产计划中必不可少的纽带。
结果,中国自己变成了制造业大国。它突然成了世界最大的钢铁、相机、玩具、体育用品、鞋、衣服、纺织品、电视、手机、笔——只要你想得到的东西——的生产者。
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公司,占据了全球移动电话电池一半以上的市场。浙江大唐镇生产着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袜子:每年为地球上的每个男人、女人和儿童生产约一双半袜子。中国制造了世界上80%的微波炉和90%的DVD播放机。
在各种趋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竞争优势受到了侵蚀。首先,由于民众反对土壤中的金属污染、水污染以及空气烟尘,中国有关部门开始实施环境管理条例。现在,中国没人愿意生活在“癌症村”,人们经常阻止项目上马,在该国繁荣的沿海地区尤其如此。
第二,较小的外国投资者们开始撤出,因为他们意识到在中国生产实际上增加了知识产权受侵犯的风险。
第三,曾被认为微乎其微的中国政治风险成为一个影响因素。文章说,中国试图利用其重大的经济影响力来实现地缘政治方面的目标,而这将波及那些来自以某种方式触怒过中国的国家的企业。
第四,市场变化让企业明白,在靠近顾客的地方生产有着重大的成本和市场响应方面的优势。曾被忽视的与远在中国的工厂交涉过程中的摩擦现在成为工厂选址决策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五,在侵蚀中国的竞争优势地位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这也正是最初外国企业为何要到中国来的原因。一方面,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意外地开始人力不足了。劳动力短缺也推高了薪资水平,现在薪资上涨的速度超过了通胀和生产力的增长。去年,私营部门工资上涨了18.3%。
最后,自动化技术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平台的优势。在中国进行自动化生产并不会比在诸如得克萨斯或是加利福尼亚进行自动化生产更便宜。
因此,毫不令人惊讶,随着富士康用机器取代人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6日说,明年苹果公司将在美国生产一款Mac电脑。
美国最新一期的《大西洋月刊》杂志,以美国制造业回流为主题,同时登载两篇以流向变化分析近期制造业趋势的文章。
其主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导致廉价优势削弱,低端制造业外流;另一方面,美国智能时代的再工业化,使这一波美国国内制造业复苏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并非经济周期的简单反映,这一变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在“内包繁荣”一文中,CharlesFishman以GE在肯塔基的工业园区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兴衰为例,描述了一幅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图景。
该工业园区建于1951年,1973年的高峰期有23000名工人。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制造业衰落,这一园区的工人数量已经低于1955年的水平。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一园区已然成为GE的鸡肋,几任CEO均考虑出售该园区。这是美国制造业夕阳西下的典型故事。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以来,该园区连续有新的生产线开张:其中2月份有一条生产线专门组装最新一代低能热水器,用来替代GE在中国的一家承包工厂。
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GE可以抗拒公认的廉价及高效的劳动力呢?这一案例提供的答案是,技术革新与能源消耗。
这款Geospring热水器中顶端是一大堆接线的控制板,当样机抵达肯塔基生产线后,已经生疏多年的工程师一筹莫展,但随后的自由工作气氛让团队找到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解决办法:重新设计的结果是每五个零件可去除一个,原料成本下降25%,装配时间从中国的10小时减到2小时。最后产品抵达销售点的价格从1599美元降到1299美元。
这一案例的背后是几个大环境改变:石油价格高涨使运输成本成倍增长;美国天然气繁荣使美国工厂能源费用减低,这也是美国不会出现上世纪70年代滞胀的主要原因;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美国工会近年的政策调整,及美国工人生产率的提高使人工成本在产品中比重逐年下降。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界把外包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成本下降利润上升,其中也有相当的从众心理在作祟。
时至今日,制造业风向开始出现明显变化,制造业人士开始做新的功课。当然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装业,恐怕再也不可能在美国得到二次出头的机会。
制造业内包这一现在尚未大规模产生的现象,是否会在美国进一步扩展,还有待观察。无论如何,随着智能制造时代与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某些智能制造重新转移回美国是大势所趋。
而在另一篇题为“Mr.ChinacomestoAmerica”的文章中,著名资深评论家JamesFalows根据他多年在中国的走访经验,向公众指出,某些制造业从中国流向美国的可能模式。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其中的特征是从点子到产品越来越容易成现实,而每一款产品升级淘汰周期却在缩短。以往的周期大概是几个月,而今可能是几个星期,在当地生产具有明显的去物流成本优势。
新一代智能制造与快速反应技术,降低了产品设计、制造的门槛,对市场的快速有效反应成了抢占市场的制胜法宝。这在中国的快消品领域同样有所体现,只不过,市场对创业者远远称不上友善。
中国必须借全球产业转移契机,在中端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嵌入全球产业链中,这是未来中国制造的生路。
· 我四家会员企业通过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 | |||
· 废瓷100%再利用 ,景德镇国内首创废瓷回收新工 | |||
· 告别营业税,拥抱增值税新时代 | |||
--------------------------------------------------- | |||
· 美国税改后,世界会怎样? | |||
· 港口反垄断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 | |||
· 出货注意!法美俄等多国海关有新规定, | |||
--------------------------------------------------- | |||
· “一带一路”专利保护的新思考 | |||
· 阿根廷发布对华陶瓷卫生洁具反倾销初裁 | |||
· 欧盟日用陶瓷反倾销案期中复审公告 | |||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不良信息举报:0595-22686788][给福建轻工商会提意见][网站地图]。
即时资讯 |
本月排行榜 |